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从古至今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国家实力以及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由此问题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以及“三农”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国家积极寻求土地改革,放松对农村土地的限制,逐步推进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工作进程,正因为农地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且农地市场的发育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紧密关联的。且对于农户来说,农地流转行为代表着生产要素的内部替代,更代表着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因此,从农地流转促进生产模式转变的角度,深入研究农户融资选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发现农户生产模式转变与农户融资选择的相关关系。随着农户流转面积增加,经营土地总面积扩大,与此同时农户选择扩大生产增加对农地生产的各种物质投入,但是农户要进行市场化专业生产需要得到资金的支持,从而加大了农户的信贷需求。同时在提高农户信贷获得性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农户对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选择。因此,本文在农地流转的背景下,分别从农户融资需求、融资渠道选择和融资契约三个不同的层面,深入研究农地流转与农户融资选择之间的关系。1、在农户融资需求方面。由于农地流转直观引起农户的农地经营面积扩大,农户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开始市场化的农业生产,这必然需要增加人力物力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生产资料的投入增加了农户的生产性融资需求;2、在农户融资渠道选择方面。农地流转提升了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因此资金在农业生产中重要性大幅提高,从而出现巨大的生产性融资需求,也使资金需求从消费性转化为生产性。同时农户的金融素质提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这都促使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选择倾向增加。3、在农户融资契约方面。金融中介的形式与信贷契约的形式是对应的。既然融资渠道已经转向为正规机构,那么无论从客观要求还是从主观意愿来看,它们也就更倾向于与贷款者签署正式的借款契约。借贷双方都需要第三方的强制机制来保障其权益,惩罚交易伙伴的违约风险。根据实证结论,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为:1、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了农户生产模式转变与农业融资需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农地流转带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农户经营所需的生产性资金需求的可能性越高。2、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在农地流转的背景下,农户转变生产模式,促进资本深化和高质量金融服务需求,使得农户可能跨越金融服务的门槛效应而得以进入正规金融的视野。3、在农地流转后,农户转变生产模式,使得农户更有可能选择正规金融融资,也会签订更规范的正规金融契约,以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