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诉讼行为,从本质上来看,总是与其存在的社经济基础、政治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的不断积淀和创新,从而形成各具时代特色的诉讼法律文化。中国传统的诉讼法律文化根植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君主专制的政治基础、宗法社会和熟人社会的社会条件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产生了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无讼”,并带上了浓厚的伦理性特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直接表现为诉讼的道德化、行政化与非专业化、人情化、低程序化和司法的个别化与非逻辑化。①时至今日,尽管传统社会法律体系已经解体,但传统法律的精神和思想的影响依旧余影犹存,并且伴随着文化的不断更替、传承,这种内在的负面影响一直绵延于民众的观念和意识之中,与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局面亦明显相悖。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诉讼法律文化没有实现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传统的诉讼观念无法对接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亦经不起现代法治的实践检验。致使诉讼法律文化跟不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设的步伐,直接阻碍了法律制度的进步和现代法治实践的完善。事实上,改造和创新传统诉讼法律文化并使之向现代转型已经成为当下法治建设中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自清末修律改革以来,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诉讼法律文化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接受了相当剧烈的洗礼,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诉讼法律体系处于这一传统与现代的磨合期,亦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诉讼法律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成因、特质和表现入手进行分析,探究我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其对现代法治冲击的现状并对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现代转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人认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实现其在当下社会的现代转型,必须把握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从意识和理念上以“三个至上”为重要标尺、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价值、以“程序正义”为基本要求、以“和谐社会”为时代追求,对传统的诉讼法律文化对批判性地继承,让信仰法律成为习惯,弘扬司法能动主义,树立诉讼程序意识,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加强国际视野中不同诉讼法律文化的融合等几个方面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促进法治社会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企业融资和银行贷款存在难以协调一致的难题,一方面由于审慎贷款原则,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难以从银行取得流动资金贷款;另一方面银行贷款过分集中于评级较高的大
吕荧(1915——1969)是当代中国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以突破传统、独具特色的美学观点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更
从乌鲁木齐到兰州、全长1 838 km的西部原油管道是我国西部石油输送战略通道。该管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严峻的技术挑战,包括管输原油品种多、物性差异大且不确定
公司的成长性是公司管理者、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未来价值之所在。创业板成立之初也是以其高成长性为最主要特征吸引广大投资者。本文从财务视角,运用
康德根据传统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表推导出“纯粹知性概念”,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范畴”。范畴是先天表象,“演绎”则是对范畴这样的表象的客观有效性之合法性给予证明。虽然直
“诗言志”的传统基本上规定了我国诗歌指向实用的功能和价值取向,但是由于易象思维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掌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兼具原始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重要
关注和研究汉语语境下的中国新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命题和课题。当下诗歌要挽回衰微之势,重塑自身形象,必须重归汉语语境,不断挖掘和创新民族诗歌的审美特质,面向时代文
周恩来作为诞生于20世纪初,并对一个转型期的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与文艺的关系是特殊的。从早年关注文艺发动社会启蒙,确立其与文艺发生关系的发生学依据到用文学创
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全面地反映学生语言掌握的水平。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习惯用汉语思维方式直接将汉语句子翻译
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即将迎来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的第四次改革浪潮,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全新时代。低碳化是解决全球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