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大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静态和动态调查分析——以柬埔寨韩桑林大学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针对柬埔寨汉字教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笔者利用在柬埔寨韩桑林大学一年的任教实习机会,收集了大量的汉字书写材料,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展开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以求更加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汉字偏误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价值、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柬埔寨大学生汉字书写背景的调查。首先对柬埔寨的汉语教学和柬埔寨韩桑林大学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调查对象的情况。然后分析了语料的来源,一是静态语料,来自于学习者的笔记、听写、作业和考试;二是动态语料,从学习者的教材中随机选出65个汉字,通过录像方式观察学生书写这些汉字的所有过程。最后针对偏误分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三部分是对柬埔寨大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静态分析。偏误类型主要分为别字和错字两大类,又分别从笔画、部件、整字和其他偏误进行细分,得出初级水平学生的偏误主要集中在笔画偏误,而中级水平学生的别字偏误逐渐突出等结论。第四部分是对柬埔寨大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动态个案分析。分别从初级班和中级班随机挑选三名测试者,通过全程录像、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书写,记录了测试者书写汉字的动态过程。在动态书写中,测试者的笔顺偏误格外突出,初级和中级的部分笔顺偏误呈现相似的规律特征,然后进一步探究笔画数目与笔顺正确率的关系,以及汉字拓扑结构与汉字书写正确率的关系等等。第五部分是对柬埔寨大学生的汉字偏误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母语、目的语、学习者、教师和课程等方面进行探讨。第六部分是针对本文的汉字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主要从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
其他文献
《上海文学》是当代重要的文学刊物之一,1980年以来发表过《迷人的海》《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棋王》《冈底斯的诱惑》《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分享艰难》等重要作品;1990年以来,发起并参与过“人文精神大讨论”“市民社会与文化”等重要文学、文化与社会议题的讨论。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上海文学》感时而动,积极思考文学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的办刊理念,不断探索文学
学位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最漫长的旅程》是一部表露出存在主义因素的重要作品。本文将主要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来观照《最漫长的旅程》的“联结”主题,指出福斯特与存在主义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关注的共同命题。福斯特笔下的“联结”是一种生存的自由选择,其小说中的人物主要通过“联结”来追寻生存答案和意义,而“联结”的核心关乎生存自由的追寻。“联结”随时随处发生,在文本
学位
作为抗战时期重庆本土的诗人,李华飞在战时创作了以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翻译为代表的数量较多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抗战时期的诗歌,数量在五十首左右。这些诗歌创作贯穿了十四年抗战的始终,并伴随着诗人的学习和生活轨迹,与其他的文学与政治活动一道,成为了其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战时的本土诗人,李华飞的抗战时期诗歌创作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也同样缺乏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本文试以
学位
虽然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素养,但以翻译和讲解为主的古代散文教学方法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于是出现了学生难以辨别和肤浅地理解教材中古代散文的不同内容特征的问题,再加上应试教育带来的割裂式学习问题,导致古代散文教学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效果难出”的困境。针对这些现象,亟需着眼于古代散文文体这一角度来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此,结合以往学者针对教学现状提供的相关资料,本文运用问卷的方法进行实际
学位
状语是非常重要的句子结构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制谓词性成分,表示谓语的时间、处所、方式、状态、程度、语气、范围、否定等。本文以《撰集百缘经》中的状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状语的构成成分入手对《撰集百缘经》中的各种状语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撰集百缘经》状语的使用特点,从一个方面管窥中古时期汉语状语的特点。与此同时,利用学界对状语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撰集百缘经》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
学位
本文从词汇着手,以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以及唐代玄奘译《说无垢称经》三部同经异译佛典存在差异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与共时、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三部异译经词语之间的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和译者个体偏好、语言自身的演变有关,因为这些差异,造成了《维摩诘经》异译三经不同的语言风格。《维摩诘经》异译三经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在词汇的
学位
《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所著的笔记体小说,属四部中的子部杂书,内容广博,包括天文地理、奇人异事、鸟兽虫鱼、宗教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其语言丰富,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新词新义、口语词、外来概念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酉阳杂俎》为研究对象,聚焦外来概念词,从语言、文化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研究,以丰富唐代外来概念词的语料,总结相关规律,以及唐与域外的文化融合现象,展现该书的文献价值和语料价
学位
本文从功能主义研究角度出发,以语篇功能、话语标记和主观化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不同语法性质的“不说”和“别说”的连接功能,并比较其连接功能的异同。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和结语。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不说”“别说”的研究现状、目的、意义和方法等。学界对“不说”和“别说”的研究多集中于语义和语用及其演变研究,关于连接功能的研究较少;对其递进连词性质研究较多,让步连词和话语标记性质研究较少。本
学位
汉语单音节顶端部位词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千百年来,无论是在词义还是在词形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人体类、植物类、器物类和山岳类这四类顶端部位词词义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共性与差异并存。隐喻、转喻、类推以及重新分析机制在词义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客观世界、主体认知以及语言系统也推动或者制约着词义的发展变化。本文围绕单音节顶端部位词词义演变,运用认知语言学等研究方法,结合语义范畴、语义关联特征等词义要素,对
学位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卢旺达人越来越多,但这些学习者的汉语发音并不标准,即使是汉语水平很高的卢旺达学生汉语发音与中国人发音依然有区别,这和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方法以及自身母语的影响有关系,其中汉语声调发音是影响卢旺达学习者汉语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卢旺达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他们在单字声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单字声调的听辨测试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