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外来概念词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所著的笔记体小说,属四部中的子部杂书,内容广博,包括天文地理、奇人异事、鸟兽虫鱼、宗教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其语言丰富,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新词新义、口语词、外来概念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酉阳杂俎》为研究对象,聚焦外来概念词,从语言、文化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研究,以丰富唐代外来概念词的语料,总结相关规律,以及唐与域外的文化融合现象,展现该书的文献价值和语料价值。根据外来概念词的判定标准,结合文献的语言实际,文章整理出《酉阳杂俎》全书的外来概念词,共计751个。首先,对外来概念词的来源地、音节、词形以及词形变体进行考察。从地区、民族、国家三个方面考察来源地的分布情况,从音节数量、语义类别两方面考察音节的分布情况,从词形变体的数量、词形变体的语义类别、词形变体的形成原因三方面考察词形以及词形变体。其次,对《酉阳杂俎》外来概念词的译借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从语义上将其分为人文类和自然类,人文类外来概念词共585条,自然类外来概念词共166个;从使用范围上将其分为佛教类与非佛教类,佛教类外来概念词共311个,非佛教外来概念词共440个。在分类基础上,宏观地构建外来概念词的语义系统,并且对其中唐代新出现的外来概念词作了微观的阐释,揭示出本书外来概念词在汉语史上的价值。再次,对《酉阳杂俎》外来概念词的译借方式进行分析,整理出五种译借方式:音译方式、意译方式、音译加意译、音译兼意译、其他方式。其中意译方式是主要译借方式,使用的词语共275个。音译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译借方式,使用的词语共259个。音译加意译、音译兼意译方式的使用体现了译借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使用的词语分别为207个和3个。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译借方式,使用的词语共7个。体现了唐代语言现象的复杂性。最后,探讨了《酉阳杂俎》外来概念词所反映的语言文化的接触与融合,从语言、文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语言方面,反映出外来概念词在内容、形式上的融合。文化方面,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出唐代的文化特点,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其他文献
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因质的内部组成和外化表现。长期以来,研究界将沈从文特殊性的阐释与他所构建的“湘西世界”相关联,在一种以“城乡对立”为基础的二元对立视角中解读沈从文与他的文学,以“信”代“思”,忽视了沈从文思想内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割裂了沈从文代表的“边地文化”与现代文学所代表的“中原文化”的整体性和融合性,错估了沈从文思想的时代价值性和历史超前性
学位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的文学思想受到了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存在论思想的浸染,兼具文学之诗性与哲学之智性,在二十世纪文学史、思想史上极具独特性。本文主要从布朗肖对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ilya”的接受入手,探讨布朗肖在死亡、本源、语言三个方面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推进,并且对布朗肖的文学思想模式、成因进行一个
学位
洪深作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在他长达四十余年的戏剧生涯中,不仅有丰硕的话剧作品,而且在话剧理论与话剧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话剧是“舶来品”,话剧的民族化始终是中国话剧发展的前进方向。为促进话剧的民族化发展,洪深一生都在执着地探索,无论是话剧的理论倡导、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与话剧教育都与民族化密切相关。通过他的参与与不懈努力,使中国话剧从照搬、模仿,到借鉴基础上的独立创造的发展过程中
学位
从20世纪40年代的聚集合流到80年代初正式以流派的身份重新活跃于学界,“九叶诗派”作为整体逐渐被学界认可和熟知。流派研究的热潮中,存在个案研究相对匮乏且失衡的问题。陈敬容作为“九叶”之“一叶”,在流派研究的荫蔽下,其诗文个性有待继续深入研究。“自我”乃是陈敬容一生所寻又在诗文中忠实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讨论其诗文中的“自我投射”,不仅能够丰富学界对陈敬容诗文个性的认知,而且还能延展对“九叶诗派”共
学位
《上海文学》是当代重要的文学刊物之一,1980年以来发表过《迷人的海》《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棋王》《冈底斯的诱惑》《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分享艰难》等重要作品;1990年以来,发起并参与过“人文精神大讨论”“市民社会与文化”等重要文学、文化与社会议题的讨论。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上海文学》感时而动,积极思考文学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的办刊理念,不断探索文学
学位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最漫长的旅程》是一部表露出存在主义因素的重要作品。本文将主要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来观照《最漫长的旅程》的“联结”主题,指出福斯特与存在主义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关注的共同命题。福斯特笔下的“联结”是一种生存的自由选择,其小说中的人物主要通过“联结”来追寻生存答案和意义,而“联结”的核心关乎生存自由的追寻。“联结”随时随处发生,在文本
学位
作为抗战时期重庆本土的诗人,李华飞在战时创作了以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翻译为代表的数量较多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抗战时期的诗歌,数量在五十首左右。这些诗歌创作贯穿了十四年抗战的始终,并伴随着诗人的学习和生活轨迹,与其他的文学与政治活动一道,成为了其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战时的本土诗人,李华飞的抗战时期诗歌创作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也同样缺乏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本文试以
学位
虽然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素养,但以翻译和讲解为主的古代散文教学方法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于是出现了学生难以辨别和肤浅地理解教材中古代散文的不同内容特征的问题,再加上应试教育带来的割裂式学习问题,导致古代散文教学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效果难出”的困境。针对这些现象,亟需着眼于古代散文文体这一角度来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此,结合以往学者针对教学现状提供的相关资料,本文运用问卷的方法进行实际
学位
状语是非常重要的句子结构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制谓词性成分,表示谓语的时间、处所、方式、状态、程度、语气、范围、否定等。本文以《撰集百缘经》中的状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状语的构成成分入手对《撰集百缘经》中的各种状语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撰集百缘经》状语的使用特点,从一个方面管窥中古时期汉语状语的特点。与此同时,利用学界对状语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撰集百缘经》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
学位
本文从词汇着手,以三国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以及唐代玄奘译《说无垢称经》三部同经异译佛典存在差异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与共时、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三部异译经词语之间的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和译者个体偏好、语言自身的演变有关,因为这些差异,造成了《维摩诘经》异译三经不同的语言风格。《维摩诘经》异译三经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在词汇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