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自由的追寻——存在主义视角下福斯特《最漫长的旅程》的“联结”主题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最漫长的旅程》是一部表露出存在主义因素的重要作品。本文将主要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来观照《最漫长的旅程》的“联结”主题,指出福斯特与存在主义表现出对人的生存关注的共同命题。福斯特笔下的“联结”是一种生存的自由选择,其小说中的人物主要通过“联结”来追寻生存答案和意义,而“联结”的核心关乎生存自由的追寻。“联结”随时随处发生,在文本中包含了正反两种层次,一种是错误的生存“联结”,另一种是理想的生存“联结”。错误的生存“联结”导致人陷入生存困境,进而失却自由。而理想的生存“联结”正是福斯特对人的生命存在的关注给出的趋向存在主义式的回答——回归“本真”,是对自由的追寻。论文首先指出个体被抛到世上对孤独和死亡的体悟由此产生的生存感受成为小说中人物的生存背景。这种生存的荒诞和痛苦与“联结”如影随形,影响着个体生存的自由选择,“联结”反之也是用来对抗和消除这种在世感受的手段。其次分析阐述小说中个体所做出的三种错误生存“联结”,造成个体的疏离与迷失,陷入现实的生存困境,导致了个体自由的异化。最后论述福斯特在文本层面寄寓的与错误的生存“联结”相对应的三种理想生存“联结”,对处于现实困境中的个体指出一条趋向生命“本真”状态的道路,其目的是鼓励人们在生存困境中进行生存反抗,积极自由选择并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追寻生存的自由。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初,关于“世界文学”理论研究的争论中,形成了以莫雷蒂、卡萨诺瓦和普伦德加斯特为主要代表的三种意见或阵营。普伦德加斯特反对前两种主张的“宏大叙事”特征,主张从微观的文学史角度分析“世界文学”,并因此提出了“协商”的主张。这个主张,吸取了前两种理论所概括的各民族文学宏观层面交往模式的合理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两种理论中的片面性,不仅形成了可以深入揭示世界文学深层形成机制的新主张,还确立了
学位
“游戏”作为西方重要的哲学观念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康德、席勒、胡伊青加、伽达默尔等学者基于各自哲学立场先后提出的“游戏观”,构成了传统游戏观思想体系。伊瑟尔对传统游戏观加以扬弃,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游戏观——“文本游戏观”,指的是读者通过与文本进行“游戏”所做的自我扩张,这是一种对文本和读者关系的新认识和界定,从“文本游戏”的角度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活动,强调文本的游戏性。伊瑟尔在研究生涯中
学位
全球化语境下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呈现出抵抗资本主义文化的特征,“第三世界文学”理论在全球的权力关系中对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主体性认同具有重大的建构和启示意义。文章以“第三世界文学”理论为核心,梳理杰姆逊、阿罕默德、德里克对“第三世界文学”的不同表述和建构,并将之与中国文学话语建构联系在一起,继而从西方话语、其他第三世界话语中的理论价值和理论缺陷当中寻找当代中国文学话语建构的思想
学位
谢榛诗论合集《诗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以格调理论为标准,点评历朝历代诗人,又以唐代诗人及其诗歌为主。“晚唐诗论”指对晚唐诗的议论,“谢榛晚唐诗论”指谢榛对晚唐诗的讨论,“谢榛晚唐诗论研究”指研究谢榛对晚唐诗的讨论。谢榛围绕晚唐诗之辞、体、法、地位,建构出属于自身独有的晚唐诗论,从中折射出整体诗学观念,对晚唐诗论进行观照和补充。“谢榛晚唐诗论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摘要、引言、正文、结
学位
作为“70后”代表作家,徐则臣以真诚严肃、朴实低调的创作姿态和丰富多变的写作艺术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小说作品。优异的创作实绩为徐则臣赢来了诸多荣誉,也让他逐渐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以及学界的密切关注。综观既有研究,学界多集中在徐则臣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而从小说意象角度系统分析其作品尚不多见。在徐则臣的小说中,存在较多反复出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运河、花街、石码头或沙尘暴等,这些场景或形象已形成
学位
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因质的内部组成和外化表现。长期以来,研究界将沈从文特殊性的阐释与他所构建的“湘西世界”相关联,在一种以“城乡对立”为基础的二元对立视角中解读沈从文与他的文学,以“信”代“思”,忽视了沈从文思想内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割裂了沈从文代表的“边地文化”与现代文学所代表的“中原文化”的整体性和融合性,错估了沈从文思想的时代价值性和历史超前性
学位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的文学思想受到了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存在论思想的浸染,兼具文学之诗性与哲学之智性,在二十世纪文学史、思想史上极具独特性。本文主要从布朗肖对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ilya”的接受入手,探讨布朗肖在死亡、本源、语言三个方面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推进,并且对布朗肖的文学思想模式、成因进行一个
学位
洪深作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在他长达四十余年的戏剧生涯中,不仅有丰硕的话剧作品,而且在话剧理论与话剧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话剧是“舶来品”,话剧的民族化始终是中国话剧发展的前进方向。为促进话剧的民族化发展,洪深一生都在执着地探索,无论是话剧的理论倡导、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与话剧教育都与民族化密切相关。通过他的参与与不懈努力,使中国话剧从照搬、模仿,到借鉴基础上的独立创造的发展过程中
学位
从20世纪40年代的聚集合流到80年代初正式以流派的身份重新活跃于学界,“九叶诗派”作为整体逐渐被学界认可和熟知。流派研究的热潮中,存在个案研究相对匮乏且失衡的问题。陈敬容作为“九叶”之“一叶”,在流派研究的荫蔽下,其诗文个性有待继续深入研究。“自我”乃是陈敬容一生所寻又在诗文中忠实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讨论其诗文中的“自我投射”,不仅能够丰富学界对陈敬容诗文个性的认知,而且还能延展对“九叶诗派”共
学位
《上海文学》是当代重要的文学刊物之一,1980年以来发表过《迷人的海》《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棋王》《冈底斯的诱惑》《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分享艰难》等重要作品;1990年以来,发起并参与过“人文精神大讨论”“市民社会与文化”等重要文学、文化与社会议题的讨论。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上海文学》感时而动,积极思考文学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当代性”、“文学性”“探索性”的办刊理念,不断探索文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