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社会技术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观,即人们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领域越来越宽,教育技术的外延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育技术观也相应地在发生变化,即外延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在这方面,美国学者的教育技术观的变化比较明显。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的教育技术研究视角——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向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转换,带来了教育技术观的深刻变革。 中国教育技术观的逻辑主线是在人与自然关系视角里讨论教育技术的,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受长期以来自然技术哲学影响,把技术简单地理解为自然技术,把教育技术简单地理解为自然技术意义上的的教育技术,即物的技术;而对社会技术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则重视不够,甚至颇有微词;第二,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往往就事论事,没有把它作为新学科建构。当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教育学科群落中的力量非常薄弱,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第三,绝大多数中国学者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只见物,不见人”,使教育技术成了多媒体的代名词。所谓技术理性,是指围绕着技术实践所形成的一整套基本文化价值。它把自然设计成控制和组织的潜在工具,包含人对自然的对象化和数量化处理、有效性思维、组织系统与有序化等重要理念。技术理性产生了关于教育技术的工具隐喻,教育技术的工具隐喻则把教育技术视为一种工具,人处于工具的控制之下。比较研究表明,研究教育技术必须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向,从“教育自然技术”向“教育社会技术”转向。 所谓教育社会技术,系指调整人(组织)际社会教育关系,规范社会教育行为,解决社会教育矛盾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育社会技术具有规范性、综合性、主体间性。教育社会技术的主要存在形态有经验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教育社会技术创新是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国情状况及时代背景,创新发明和使用新的教育社会技术的过程,主要包括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创新、教育政策创新等。教育社会技术具有改造、组织和控制社会教育关系等多种功能。教育社会技术与教育自然技术统一于社会的教育实践中,二者不可或缺,特别是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两者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将马克思的自然科学观与现象学运动的鼻祖胡塞尔的思想作比较,试图以胡塞尔在科学危机方面的现象学视野来返现马克思思想中的现象学环节。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和胡塞尔自
地基微波辐射计是被动微波遥感研究中进行地面实验的核心仪器。了解辐射计的观测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对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购置了车载多频率微波辐射计,自仪器投入使用以来,获取了多种典型地表的微波辐射测量数据。基于车载多波段微波辐射计开展的地面观测实验为被动微波遥感地表参数反演算法的发展、辐射传输模型的验证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详细介绍了车载多频率微波辐射
1979年5月至1980年6月间,我们对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的11例病人,经临床综合治疗,心肺功能无改善者,加用酚妥拉明,收到一定疗效,现分析如下: 本组11例病人平均年龄6
期刊
基于排序算法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电容电压均衡策略能够快速平衡模块电压,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是实时排序会占据控制器大量计算资源,
Sweet综合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性皮肤病)首先报导于1964年,其特征是隆起的疼痛性红色皮肤损害,发热,嗜中性白细胞增多,组织学表现为密集的多形核白细胞的皮肤浸润.全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随着20世纪下半叶,半导体、计算机、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和全球网络的发展,改
对“八五”、“九五”期间收集到的820份国内外高粱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筛选鉴定及综合评价。试验表明,有一批矮秆、大穗、大粒、抗或多抗性的资源,可作为育
民俗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大众创造,享受和传承的。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的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