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诗歌理论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王夫之诗歌理论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并按以下次序展开: 开篇为引言。简要地论述了本论文选题的原因及写作角度。王夫之是中国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对他的诗歌理论进行概述,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把握他的诗歌理论。 第一部分是诗歌的本体论。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诗歌情志关系的历史,进而指出了王夫之“诗以道情”的诗歌本质论,并且进一步强调了王夫之所指的“情”在一定意义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第二部分指出了他的诗歌理论中两种基本的诗歌结构形态,即“景中情”和“情中景”。 第二部分是诗歌的创作论。本章首先指出了王夫之的评诗标准,即“以意为主”,继而指出了其中“意”的具体涵义,然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意”的生成。 第一方面是从诗歌选材来说的,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诗歌选材标准,即“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第二方面是从诗歌创作中观察来写的,他对创作中观察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他认为诗人一方面应该放开眼界,把观察的视线投向广阔的自然界和社会人生,另一方面应该在观察事物时沉入事物深处,洞幽烛微得其“物理”。 第三方面是从诗歌创作“立意”来写的。他认为诗歌创作在“立意”方面应该遵循“一意”这一标准。所谓“一意”就是指诗意的精炼、纯美和专一。为了达到这一标准,王夫之认为在诗歌创作上应该做到选材精练,即应当集中描写一情、一事、一物、一景、一时、一地等。与此同时,王夫之为了达到诗意精纯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创作规律,即“一笔”。 第四方面是从诗歌的构思来写的。这一部分首先提出并解释了王夫之诗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即“势”。而取势的根本要求是“自然”。而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自然取势的前提条件是“神理凑合”。其中的“神”可以相当于王夫之所提出的“现量"这一概念,即感性思维。“理”就是诗歌创作中的理性思维。总之,王夫之所说的诗歌构思过程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统一的过程。 第五方面是从诗歌创作中表达写的。他认为诗歌作品中的“情感”的表现和发展是有其自身取向的,作品中一切造词、造句、体裁、格调等,均应服从这个“势”,不能因追求某种表现形式,或讲究词采、故实,损去这种“势”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诗歌的鉴赏论。本章主要论述了王夫之诗歌鉴赏的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为重视和强调读者,这一点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他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传统命题创造性的阐释和发挥上。第二个特点为强调读者“自得”的客观条件。王夫之的鉴赏理论虽然强调读者,但是并没有忽视作品对读者接受活动的作用。他认为诗歌之所以可以激起读者的创造性来源于诗歌自身的特点,就是诗歌的含蓄感。第三个特点为强调读者“自得”的主观条件。首先,王夫之认为接受者应该具备一定基本的文学素养。其次,他对接受者的阅读方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结语指出了王夫之诗论的缺陷,同时也指出了研究其诗论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有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学习压力为世界第一,但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其实,中国孩子不缺乏复制式学习能力,但缺乏思维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有没
本文选取“七十年代后期生”写作群体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将这一群体放置在近年来上海城市书写的大背景中予以透视,力图在比较中呈现她们的写作形态与前代作家的断裂所在,并通过这
小品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由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由内彰显了语用的技巧和语言的魅力。本文以蔡明在2007到2017年间主演(参演)的20部春晚小品作为研究
英语和汉语的习语,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了解和掌握习语对提高语言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习语的概念比较
本论文简单概括了由摄影等影像实践带来的视觉文化时代的特点;着眼于几个摄影研究的基本观念,在对它们的主要内容、产生根源进行梳理的同时,质疑其合理性并陈述和论证相反的观点
期刊
姑妄言》是一部内容丰富详赡、形式独特的艳情小说巨著,内中性描写之繁富之奇特引人瞩目。考虑到它成书于清雍正八年,上距艳情小说泛滥的明末清初不远,故本文着眼于其中的性描写
九里山矿11071工作面回采时,曾因发生突出伤亡事故而被迫停产.恢复生产时,曾采用了补充密集抽放钻孔、浅孔中压注水结合效果检验等综合防突措施,但是效果不佳,以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进
用粉煤灰土填筑寒冷地区公路路堤的研究郑香云兰海赖家咸袁福安(吉林省电科院)(吉林省公路设计院)(吉林省电力局目前,吉林省电力局所属火力发电厂灰场都存有大量粉煤灰,有的堆灰已
先秦时期口语传播确切地说是指文字产生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主要依靠口语流播。由于未见前人有系统、专门的研究,故坚持基本的调查、甄别和整理,在这基础上,对先秦时期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