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分析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医学基础相关古文献中天干地支内容的挖掘和梳理,分析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模式,探讨天干地支应用于中医学基础的思维模型,探求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促进中医的内源性发展。方法:一、文献检索采用电子出版物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别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内容为检索词,即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检索词,检索出相关文献;然后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最后分别查找相关的原著对纳入文献进行核对校正。二、建立数据库分别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建立“医经类-天干”、“医经类-地支”、“诊法类-天干”、“诊法类-地支”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分别按“类别-书目”、“朝代(国别)·作者”、“篇目”(分为“天干篇目”、“地支篇目”、“总篇目”)、“文献内容”录入,同时用Microsoft Word文档按“类别-书目”名称建立原文文档,进行原文献核对和校正;然后按“类别-书目”、“朝代(国别)·作者”、“篇目”、“文献内容”等汇总成“书目分析”、“篇目与内容分析”数据库,以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特点和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内容分析,包括天干地支应用范围和应用模式分析。应用范围分析:参考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相关内容模块)的内容范围,按中医学对宇宙、人体生理、疾病病理、诊法与辨证、预防与治疗等认识进行论述;具体文献分析,按《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原文、引用、注释、发挥及其他医家的著作内容以分类论述。应用模式分析:根据研究内容,分析天干地支用途,并将其作为天干地支应用模式的构成要素,然后用“+”联接各构成要素,标示成天干地支的应用模式。四、理论探讨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规律、理论基础和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一、研究资料总体特点《中华医典》光盘中载有“医经类”专著49本,“诊法类”专著43本,总书目92本,按各书目中含有天干地支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含有天干的书目74本,占总书目80.43%;含有地支的书目76本,占总书目82.61%;含有天干和地支的书目69本,占总书目75.00%;含有天干或地支的书目80本,占总书目86.96%。天干地支相关内容篇目达1142篇,纳入内容分析共797篇,涉及运气推演的相关内容,暂未纳入内容分析。二、研究内容分析(一)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相关古籍中的应用范围1.中医宇宙观:(1)气、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阴阳学说,论述天干阴阳属性,应用天干地支论述一日之阴阳、人体生理阴阳划分以及人体阳气的升降和盛衰;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论述了天干标示五行各有阴阳,应用天干地支论述气-阴阳-五行之太极造化原理。(2)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论述干支纪日、干支纪年的确立;论述天干地支应用的古天文学背景,如论“天门地户”和五气经天说、论“子午为经,卯酉为纬”、释“太一移九宫”。2.人体生理:(1)藏象学说:论述脏腑特性,如“肝脏最贵”、肾主蛰和封藏、肾为“阴中之少阴”、脏腑阴阳五行属性和特点、“脾不主时”与脾旺四季、脾为“后天之本”、胆腑特性、肾“将两脏”、“肝”与“肺”的藏象特点;论述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联系,如时间、季节、五畜、五音之化、五方生五气、五气生五行、“在体”、“在地”、“甘胜咸”、五宫、五色应五脏五时、“五脏所主”、五官等;应用藏象学说论述草木药食之气味与人的关系和“湿化成”的内涵。(2)经络学说:论述了天干地支合经脉、“五变主五输”、“人气”应四时、“经水”、井穴、五输穴、运气合脏腑经络、十二时辰经气流注、十二经纳甲、“任督”二脉。(3)精气血津液:论述了精、血与天癸关系;元气化生,元气和胆气的生成与关系,宗气生成,论营气和卫气的生成、运行与相会,卫气运行;肾主水液代谢的生理及病理。(4)体质学说:论述了人体耳目与手足的左右偏性,年龄对人体质的改变。3.疾病病理:(1)病因学说:六淫方面,论述五脏风和五痹,论虚风贼邪,寒邪随节气的变化情况,湿致“洞泻寒中”等;疫气方面,论述疫疠、温疫、寒疫等致病特点;七情内伤方面,分析七情所伤机理。(2)发病学说:论述了气候与发病,体质与发病,气候与体质对发病影响,太阳经外感与少阴肾脏伏热发病先后。(3)基本病机:邪正盛衰方面,论脏气虚致淫邪发梦,“热气留于小肠”导致“痛而闭不通’之实证,一日正邪之变化;阴阳失调方面,论述经脉病症病机;精气血津液方面,论述胃气上逆致恐,血崩、溺血、血枯病机以及水肿病机;内生五邪方面,论风气内动与寒从中生,寒从中生致咽痛和少阴化寒化热,太阴经病湿和寒湿内生,阳明内燥病机,少阳经邪郁化火,厥阴经火郁而生热等病机。(4)疾病传变:表里出入与六经传变,如“太阳表邪不解”内传“阳明”致吐泻的病机、“阳明表邪不解”内传“少阳’的临床表现和病机;脏与脏传变,如五脏病病传、五脏积由脏与脏间的传变和“王者不受邪”而得;脏与腑传变,论五脏咳及其脏腑间传变。4.诊法与辨证:(1)诊法:望诊方面,包括望面部色候、望小儿食指络脉、望舌;脉诊方面,论述了脉诊部位、四时(季)脉及其相克脉、五脏/藏脉与五脏/藏绝脉(又称真脏/藏脉)、六气脉与南北政脉、病理脉脉象及其主病分析、其他方面如男女脉、妊娠脉等;多诊合参,如脉诊和望诊合参、舌诊与脉诊合参等。(2)辨证:以八纲辨证为纲领,其内容贯彻在其他辨证中;脏腑辨证方面,论辨“五泄”,论从肺肾辨喘,辨脏腑病特点;六经辨证方面,论太阳经属“寒水”而易病热,论少阳病,论少阳、阳明经病;经络辨证,论足少阳胆经;卫气营血辨证,论述了营卫与脾胃的关系和病变特点。5.预防与治疗:(1)预防:养生以增强正气方面,论述顺应自然、形神共养和摄养有常、调养脾肾;避邪气以防止病邪侵害。(2)治疗:治则方面,论述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治法方面,论述乙癸同源、泻癸水而益丁火、釜底抽薪;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治疗之论五脏热病针刺治疗和预后、论治疗腰痛、论治疗“癫疾”、论针刺五禁、论“天忌日”和药物治疗之论热病用药、论“鸡矢醴”治疗鼓胀病。(二)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相关古籍中应用模式根据研究内容,天干地支应用模式可分解为以下主要构成要素:天干、地支、干支,标次序、配方位、纪时间(又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辰区分)、结合阴阳配属、结合五行配属(其中一般五行属性,均记作五行1;天干化合五行、地支化气五行属性,均记作:五行2)、结合卦象(八卦、十二消息卦、六十四卦)、结合河图、结合洛书等方面。构成要素以不同排列组合,构成天干地支的应用模式。三、理论探讨(一)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规律探讨1.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模式构成要素分析:(1)天干地支以天干、地支出现的篇目较多,分别为517篇和333篇,各占纳入内容分析篇目(787篇)的65.69%和42.31%,而干支出现的篇目相对较少,可能与运气推演相关篇目未纳入内容分析有关。(2)天干地支应用模式以结合五行学说最多,达618篇,占纳入内容分析篇目78.53%,其次是纪时间、结合阴阳学说、配脏腑、配方位、配经络等应用模式,应用较少的是结合河图、结合卦象和标次序的模式。说明天干地支的应用多结合阴阳、五行学说。2.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模式间的关系分析:(1)以标次序、纪时间、配方位为基本模式;(2)以结合阴阳、五行学说为常见拓展模式;(3)以配身体部位、脏腑、经络为中医特色模式;(4)以与卦象、河图等象-数-理模型结合为复杂模式。(二)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应用的理论基础探讨1.天干地支是古代科学技术代表性成果:(1)古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天干地支的科学内涵;(2)古物候学的研究见证着天干地支相关的规律。2.天干地支成为演绎气、阴阳、五行学说的象数模型:(1)天干地支标示气运行规律,体现着“天人相应”思想;(2)天干地支成为阴阳与五行的复合模型,体现着时空统一的“整体观”。(三)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应用的时代意义探讨1.正解宇宙本原之气,融通佛道儒互补的中国文化。2.正解太极与阴阳、五行,挖掘和利用其宇宙规律内涵:从太极与宇宙现象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天文学背景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时代意义。结论:一、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模式灵活多变,宜熟练分解与组合以助于理解本研究在内容分析中,对天干地支应用的模式采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进行论述,研究显示天干地支在中医学的应用模式多由构成要素灵活组合而成,故研读天干地支相关文献宜熟练分解与组合,以加强对文献内容的理解。二、天干地支作为中医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结合点,是象数理与时空模型的统一天干地支是古代自然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是气、阴阳、五行学说的复合模型,是象、数、理与时空模型的统一的代表之一,体现着古人“天人相应”思想和时空统一的“整体观”。天干地支具有古天文学基础,结合古人思维和当代先进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正解气、阴阳、五行学说,重新发掘和认识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应用的科学内涵,以促进中医学自身的内源性发展与创新。三、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范围广泛,或可纳入相关教材的参考内容本研究显示:天干地支在“道法自然”思想指导下,广泛应用于论述中医宇宙观,人体生理之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体质,疾病病理之病因、发病、基本病机与疾病传变,诊断之诊法与辨证、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天干地支相关内容,应成为中医学基础不可或缺的部分,若能纳入相关教材成为参考内容,有利于提高中医学者对中医及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进而拓宽教学、临床和科研的视野。创新点:一、分析与总结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应用的规律和特点本研究首次对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模式进行分解与组合,概括出应用模式的构成要素和组合特点。二、系统挖掘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文献,可为相关教材或教参的编写提供研究基础和文献素材本研究参考《中医学基础》知识模块,对相关古文献中天干地支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和分析,发现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中应用范围广泛,文献丰富,或可纳入相关教材或教参的编写范畴,以拓宽教学、临床和科研的视野和思路。而本研究为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文献素材。三、研究思路具有启发性本研究立足于中医与传统文化,挖掘天干地支应用于中医学基础的核心价值,冀以促进中医学自身的内源性发展与创新,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式上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作者从事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为背景,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研究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产生与发展历史、编制方法与内容、机构设置与职能等相关问题,并以GW公司为案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祛瘀方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in,HCG)和黄体酮对肾虚血瘀型抗心磷脂抗体(anti cardiolipin antibody,ACA)阳性所致早期复发性流产
研究背景和目的有研究表明中国军人的抑郁率为18.1%,近几年我国军人抑郁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区域性针对特殊作业的军人抑郁调查报道中发现中国军人抑郁的发生率在2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物流业被
趋向动词“上/下”充当补语构成的“V上/下”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述补结构。由于趋向动词“上/下”表义的多样性、“V上”和“V下”结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它们
基于热虹吸原理,再循环重力供液系统依靠气液分离器静液面与蒸发器之间的高差形成供液压头,用以实现制冷系统蒸发器的超倍供液,大大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气液分离器是重力供
文章以施托克豪森针对电子音乐所提出的“四个标准”——“统一的时间构成”、“声音的分裂”、“多层次的空间组合”和“乐音与噪音的平衡”作为出发点,对之进行单独与综合
本文从核密度估算和通达性计算两方面出发,在公路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对重庆市2015年道路交通网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重庆市公路交通网络结构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得出以下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正确的方向,也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其中,明确性就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审视政府消防管理职能50年的文本变迁,对政府职能转
建设工程项目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比如勘察,土建设计,工艺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业主方管理,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等。各参与单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