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1-7)通过下调iNOS水平改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是高血糖病程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75%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损伤,并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对男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隐匿且复杂,现有治疗药物对DMED治疗效果欠佳。本课题以DMED患者、DMED大鼠和体外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orpus Cavernosum Smooth Muscle Cells,CCSMCs)研究对象,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在DME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Ang(1-7)改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DMED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血清Ang(1-7)水平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Ang(1-7)、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55例2型糖尿病未罹患勃起功能障碍患者(DM组)、56例DMED患者(DMED组),体检中心60例勃起功能正常的健康男性(对照组),检测其血清Ang(1-7)、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探讨血清Ang(1-7)水平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DMED组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TG、CHOL、LDL、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男性明显升高(P<0.05)。与DM组比较,DME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人较多(P<0.05)。2.与对照组比较,DM组患者血清Ang(1-7)浓度明显减低,MDA含量增加,SOD含量下降(P<0.05)。DM组患者血清NO较对照组稍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与DM组比较,DMED组患者血清Ang(1-7)浓度、SOD、NO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3.DMED患者血清Ang(1-7)水平与ICP/MAP勃起功能呈正相关(r=0.088,P=0.021)。Ang(1-7)与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冠心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LDL、HCY呈负相关(P<0.05)。小结:1.DMED患者的生化指标控制差,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多,有着更低血清Ang(1-7)水平。2.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可能和血清Ang(1-7)水平降低有关。第二部分Ang(1-7)通过调控DMED大鼠阴茎海绵体NOS水平改善勃起功能的机制研究目的:观察Ang(1-7)对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调控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其对DMED大鼠勃起功能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6-9周龄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诱导饲养,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5mg/kg腹腔注射造模2型糖尿病大鼠,8周后通过阿扑吗啡实验筛选DMED大鼠,分为空白组、糖尿病组、DMED组、DMED-Ang(1-7)干预组、DMED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4周后通过检测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 IC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评价勃起功能,Western Blot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iNOS、p-e NOS/e NOS、p-Akt/Akt表达的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NO、SOD、MDA、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含量变化,免疫荧光观察iNOS、e NOS、p-e NOS表达位置及含量变化。结果:1.Ang(1-7)可调控海绵体组织NOS合成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M组iNOS表达增加,p-e NOS/e NOS下降(P<0.05);与DM组比较,DMED组iNOS含量升高,p-e NOS/e NOS显著下降(P<0.05)。与DMED组比较,Ang(1-7)组iNOS表达显著下降,p-e NOS/e NOS下降(P<0.05),但与D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盐水对照组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DM组大鼠海绵体Akt磷酸化水平稍降低,DMED大鼠Akt磷酸化水平进一步降低,Ang(1-7)干预组Akt磷酸化水平较DM组、DMED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对照组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M组、DMED组iNOS表达增加,e NOS表达无显著差异,p-e NOS含量下降;与DMED组比较,Ang(1-7)组iNOS表达下降,p-e NOS含量增加,但与DM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盐水对照组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Ang(1-7)可下调氧化应激损伤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M组大鼠血浆NO、SOD含量下降,MDA、ONOO-水平升高(P<0.05);与DM组比较,DMED组NO、SOD含量下降,MDA、ONOO-水平升高(P<0.05)。与DMED组比较,Ang(1-7)组大鼠血浆NO、SOD含量升高,MDA、ONOO-水平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Ang(1-7)组NO含量稍降低,MDA含量稍增高,但与DM组比较差异不显著;3.Ang(1-7)可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与空白组比较,DM大鼠ICP/MAP稍降低,可维持正常勃起;DMED组ICP/MAP明显下降,勃起反应迟缓,不能维持正常勃起(P<0.05)。Ang(1-7)干预组大鼠ICP/MAP较DMED组大鼠升高,可维持正常勃起(P<0.05)。盐水对照组与DME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1-7)可能通过刺激Akt通路蛋白磷酸化,进一步调控海绵体组织NOS合成,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第三部分Ang(1-7)通过Mas/Akt途径调控高糖培养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NOS表达的研究目的:在高糖培养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中观察Ang(1-7)通过Mas/Akt通路调控NOS合成与功能,探讨其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高糖培养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设置时间梯度;Ang(1-7)干预高糖培养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设置浓度梯度。Western Blot检测iNOS、p-e NOS/e NOS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O、SOD、MDA、ONOO-含量。2.分别观察敲低iNOS和过表达iNOS对CCSMCs的影响。应用iNOS-si RNA抑制CCSMCs中iNOS表达,分为空白组,高糖组,高糖+Ang(1-7)组,高糖+iNOS-si RNA组,高糖+转染对照组(non-Specific Control,NC);应用慢病毒转染CCSMCs过表达iNOS,分为空白组,过表达iNOS组,高糖组,高糖+过表达iNOS组,高糖+转染对照组。检测目的及方法同1。并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钙离子含量。3.分别应用Mas抑制剂A779和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培养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高糖+Ang(1-7)组,高糖+Ang(1-7)+A779组,高糖+Ang(1-7)+LY294002组,高糖+溶剂对照(DMSO)组,检测目的及方法同上,并同时检测p-Akt/Akt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1.高糖可刺激iNOS表达,下调p-e NOS/e NOS水平,增加氧化应激损伤,呈时间依赖性,在48h达显著变化(P<0.05)。Ang(1-7)干预可拮抗高糖培养对CCSMCs影响,下调iNOS表达,上调p-e NOS/e NOS水平,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呈浓度依赖,10-5mol/l可达显著程度(P<0.05)。2.与高糖组比较,iNOS-si RNA转染可明显下调iNOS表达(P<0.05),但对p-e NOS/e NOS无显著影响,NO合成无明显变化(P>0.05);SOD合成增加,ONOO-、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过表达iNOS可明显增加iNOS表达(P<0.05),降低p-e NOS/e NOS水平,SOD合成减少,ONOO-、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对NO合成无显著影响(P>0.05)。Ang(1-7)干预可拮抗过表达iNOS对细胞损伤,增加NO合成,减少氧化应激(P<0.05)。高糖刺激、过表达iNOS均可显著升高细胞内钙离子含量,慢病毒转染过表达iNOS可进一步升高细胞内钙离子。Ang(1-7)、iNOS-si RNA均可下调高糖培养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P<0.05)。3.Mas受体拮抗剂A779(1 mol/l)和Akt拮抗剂LY294002(100 pmol/l)可消除Ang(1-7)对海绵体平滑肌细胞NOS表达及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高糖刺激、预孵育A779和LY294002均可显著升高细胞内钙离子含量(P<0.05)。小结:Ang(1-7)可通过Mas/Akt通路下调高糖培养的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中iNOS表达,拮抗氧化应激损伤,平衡细胞内钙稳态,协调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舒缩。结论:1.男性2型糖尿病ED患者中血清Ang(1-7)水平与ICP/MAP正相关。2.Ang(1-7)可通过Mas/Akt通路下调高糖培养的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中iNOS表达,拮抗氧化应激损伤,平衡细胞内钙稳态,协调阴茎海绵体平滑肌舒缩,改善勃起功能。
其他文献
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对比乡镇的总和生育率、孩次结构以及育龄妇女生育模式等指标,系统分析了古田县妇女生育水平现状与其发展趋势,以探究生育模式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人口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古田县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主要受到低龄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明显减弱的影响,整体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平均初婚年龄的逐渐推迟影响了平均生育年龄。为此,从重视正确的婚恋观引导,降低结婚成本,
期刊
目的:筛选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院内不良神经功能状态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整和控制与此不良神经功能状态相关的混杂因素,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此不良神经功能状态的风险并推导出诺莫图(nomogram)。方法:1.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高级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
学位
第一部分MALAT1、miR-22-3p、ErbB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影响评估目的:探究MALAT1、miR-22-3p、ErbB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确诊的胃癌患者,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内MALAT1、miR-22-3p及ErbB3 m RNA的表达水平。确定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中MALAT1的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MA
学位
低出生体重(LBW)是胎儿在宫内生长环境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LBW不仅使新生儿在围产期面临更高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而且会增加其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孕前体质指数(BMI)以及孕期增重(GWG)都是影响孕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孕产妇孕前BMI及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而对产妇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的控制及管理尤为重要。低出生体重儿的“追赶生长”可以
学位
在全球人口结构转型背景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正经历着由高到低的下降过程,我国目前已处于极低生育率水平。研究我国当前低生育水平和人们的低生育意愿,离不开低生育的全球化背景。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性别平等理论、进度效应理论和低生育率陷阱假说可以解答我国低生育率问题。建议在厘清诸种低生育率理论对我国实用性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生育转变具有混合和浓缩的特征,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生育理论,为我国应对人口
期刊
第一部分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对大鼠退变椎间盘的修复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IHH)预处理对大鼠针刺椎间盘的修复作用以及免疫机制。方法:实验中选用48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CIHH-IDD、对照组CON,退变组IDD。实验组大鼠CIHH-IDD(n=16)在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前(手术前)用CIHH(模拟3000米高度,每天5小时,28
学位
第一部分脊柱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终板愈合形态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目的:软骨终板对于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和营养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骨折后终板的愈合形态以及其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治疗的创伤性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结合初始CT和MRI图像,确定终板损伤情况(无终板损伤,单侧和双侧终板损伤)。根据损伤部位将终板损伤
学位
目的:甲状腺癌(TC,thyroid carcinoma)在内分泌系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逐年上升。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甲状腺癌的80%以上。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相比较来说,PTC恶性度偏低,生物学行为良好,进展缓慢,然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偏高,且出现失分化后,往往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
学位
第一部分 LncRNAGHE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LncRNAGHE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LncRNAGHET1表达情况,并研究LncRNA GHET1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
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由高热量高脂肪饮食(HFD)引起的好发于大、中型动脉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由巨噬细胞浸润动脉壁造成。它是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动脉斑块的形成。此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的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并导致心血管死亡率上升。有报道称,脂质积累增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证实氧化低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