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种质资源调查及离体保存方法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engjing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叶菊为菊科甜菊属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因叶片中富含有多种甜菊醇糖苷,且是一种低热量的健康糖源,被应用于多种行业。由于市场上的一些甜叶菊品种的状况较杂,种子的质量也有高有低,导致后代遗传的稳定性较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且糖苷总含量较低,因此如何提高甜叶菊的繁殖系数,保持其优良性状,选育甜菊糖苷含量高,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成为甜叶菊生产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实地调查搜集了甜叶菊的7个品种材料,对其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间距、分枝、单株重、单株鲜叶重、单株干叶重等生长指标进行了观察,同时对甜叶菊的7个品种进行离体保存,以甜叶菊嫩芽茎段为材料,进行无菌快繁体系的建立与对比;并在此基础上以甜叶菊品种6为试验材料,探讨其组培苗的黄化研究,为提高甜叶菊的增殖系数,选育甜叶菊糖苷含量高,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实行工厂化规模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出的结果如下:1)对甜叶菊的8个性状进行变异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甜叶菊各个性状之间存在存在着差异,且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单株鲜叶重、单株干叶重等遗传变异系数较高,而在这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高,为42.08%,通过对各数量性状的分析,可看出整体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说明甜叶菊种质在新品种的改良以及创新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根据对甜叶菊各个性状的统计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甜叶菊的性状特征在相关性的分析下,各性状之间存在着差异;经过主成分的分析,得知在甜叶菊所有的的性状中,有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占所有贡献率的77.41%,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株高,贡献率为58.49%。3)甜叶菊的离体组织培养研究表明:以甜叶菊7个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甜叶菊茎段作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甜叶菊进行愈伤组织培养,丛生芽的诱导及生根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甜叶菊的无菌繁殖的建立、芽的诱导和增殖以及生根状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以甜叶菊品种6为试验材料,进行甜叶菊组织培养的增殖和黄化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增殖和黄化率都受到蔗糖浓度及转接时间的影响。甜叶菊组培苗在14d转接继代最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黄化率,组培苗的生长状况也较好,黄化率为18.3%,最适合降低黄化率的蔗糖添加浓度为35g/L,黄化率为3.5%,甜叶菊的组培苗长势较好。
其他文献
甲苯二胺(TDA)又名二氨基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学中间体,通常采用二硝基甲苯(DNT)在外加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合成。目前,液相加氢催化剂主要有负载型Pd/C和P
CO2是全球较丰富的碳资源,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接近300亿吨,而二氧化碳利用量仅为1亿吨左右,利用率极低。目前,温室效应已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
造纸白泥是造纸厂碱回收苛化工段的反应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本研究以木材加工废弃物杉木屑为原料、造纸白泥为活化助剂,利用白泥中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释放
随着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计算机图形学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高质量三维移动应用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相比于PC,移动设备的硬件资源不
汽油的抗爆性能一般用辛烷值来衡量,它是汽油检测中最重要的指标。辛烷值测定机是检测汽油中辛烷值的专门仪器。目前国内的辛烷值测定机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测量爆震信号不稳定、点火控制系统中闭合角控制不稳定等情况,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为了提高辛烷值测定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文完成了对爆震信号预处理电路、点火控制器电路的设计,并对爆震信号滤波方法、自动化搜索最大爆震强度的液面高度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将从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经合成气(CO和H2)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是C1化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烯烃包括低碳烯烃(C=2-4,即乙烯、丙烯和丁烯)和长链烯烃
基于纳米材料与有机聚合物复合的电双稳存储器件由于快速响应、非破坏性读取、高存储密度和易于制备等特点备受关注。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材料中与表面缺陷以及量子尺寸相关
随着数字化矿山的提出和推进,矿山数据信息化已经越来越重要了。财务评价作为矿山数据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发矿山企业财务评价系统,旨在矿山开采之前就能
茎秆抗折力是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基础,与茎秆弹性、硬度、充实度以及物质转运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株高域(矮杆60-70cm、中杆70-80cm和高杆80-90cm);12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了(+)-JQ1的背景研究,合成现状和我们的合成方法以及雷公藤乙素的背景研究和我们的合成研究。本篇论文主要分为绪论,(+)-JQ1的合成研究和雷公藤乙素的合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