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空间视角下高校大学生乡愁感知与影响机制研究 ——以长安大学城北区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作为承载人的社会关系和情感经历的文化空间,包含着人类生活与经历的复杂情感体验,而流动的空间透视着家的重新定义与情感空间的置换。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使得长期远离家乡居留异地的人们时常泛起浓浓的怀乡之情。作为特殊的人地关系——乡愁,表征了人与地之间特殊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归属。能否在传统与现代、家乡与异地、农村与城市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是当代人急需的文化身份。因此流动性空间下人口与地方的情感联系、乡愁与地方归属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关注重点。高校大学生作为离开家乡前往异地求学的主要群体,是跨区域流动人口中具代表性的流动群体之一。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在进入新城市,体验生活带来了兴奋愉悦的同时,陌生环境下的不适应感也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怀乡之情。由于曾经熟悉的地方被时空所隔离,学校与家乡的空间分离使得大学生在新的环境和空间下产生孤寂感和疏离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怀乡与思乡之情。本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大学城北区为例,以大学城中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乡愁感知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在采用调查问卷法和深度访谈法,从而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乡愁感知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人口学背景下乡愁感知各维度下的差异性特征。在探讨流动性空间视角下大学生乡愁感知的影响机制中,运用spss软件对乡愁感知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度访谈法,分析大学生的乡愁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乡愁是恋地情结与怀旧情感交织的复杂心理体验,是具有一定回望性的情感体验,是在特定时间与特定空间下而具有的恋地情结与怀旧情感的乡愁体验。(2)高校在校大学生在乡愁的不同层面感知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总体上高校大学生对故乡的怀旧情感要强于恋地情结。(3)在人口学特征下的高校大学生对于乡愁的感知具有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性。在性别上,女性比男性的乡愁感知更浓;在学科性质上,理科整体感知高于文科;在地域感知上,北方学生比南方学生感知更强;在区域感知上,省域外的高校大学生比省域内的高校大学生乡愁感知更为浓厚;实际中高校大学生对乡愁的感知更偏重于心理的距离感知。(4)高校大学生的乡愁影响机制可总结为:(1)情感体验始终是乡愁感知的重要因素。在乡愁感知中,成长经历感知高于空间变化,风俗习惯感知高于物质载体。(2)空间隔离催生了乡愁。家庭依靠、情感寄托、方言文化和朋友玩伴对乡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最强;回家感受和家乡变化对乡愁感知影响较小,且影响效应最弱。(5)乡愁是现代人面临空间迁移之下身份转变的认同困惑和归属困境。乡愁集中表现为家与乡的空间分离与情感分离,是面临新环境下的无根感和失落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建项目成为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单位良好运行,顺利实现目标重要的硬件条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基建项目投资规模不断增加,项目建设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基建项目作为重点审计对象一直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然而审计过程中发现基建项目工作流程不规范、招投标合谋行为、项目变更频发、资金投入浪费、监督力度不够、竣工决算重视度不足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基建腐败案件频发、工程质量
为筛选荷叶不溶性膳食纤维(lotus leaf insoluble dietary fiber,LIDF)作为高纤维食品辅料开发的最佳粒径,对比分析了4种颗粒粒径LIDF的结构、理化及感官品质。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衍射光谱分析发现酶解后LIDF表面出现孔洞,粒径越小荷叶内质网格状纤维暴露越多,LIDF具有纤维素特征官能团结构,粒径越小纤维素结晶度指数越低。在研究的颗粒粒径范围内随着LI
社区是城市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社区居民日常出行的公平性研究对优化社区居住空间、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强调人本主义与文化转向,人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诉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本研究提出在社区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空间尺度下,社区居民出行的交通公平问题。立足于西安市不同类型的社区,以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交通公平为研究对象,以优化社区物质空间结构,促进社会公平为研究目标,基于
近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诉讼风险正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与此同时,慈善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因为其可以作为一种摆脱负面危机的手段,为企业积累道德资本,在企业遇到负面事件时,掩饰其不利影响,保持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所以,诉讼风险是否会促使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对20
齐特拉·穆德加尔(鞸?璈???Chitra Mudgal,1943-)是20世纪后期出现在印地语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涉及小说、杂文、儿童文学等领域。其创作内容囊括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宗教、政治等话题,为读者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印度中产阶级生活的各个方面。2016年齐特拉·穆德加尔发表第四部长篇小说《203号信箱—纳拉索帕拉》。在这部作品中,穆德加尔第一次将创作视线转移到印度第三性人海吉拉群体
传统村落在乡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大多数传统村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社会及经济价值。然而,不合理的城镇化开发和盲目追求利益及表面工程的新农村建设使得传统村落出现不可逆转的开发性和建设性破坏。不恰当转型发展模式使得农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的自行无序建房及民居拆迁使得乡村格局发生巨大改变、
随着新媒体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本。但是现如今,人们的交流方式开始呈现出多模态化,因此文化的传递开始逐步从文本走向非语言交流媒介,例如图像、颜色、声音、姿势等。奥运会作为全球体育盛会,是各国进行体育运动交流的重要契机,为各国经济文化的展示搭建了世界性舞台。与此同时,奥运海报作为举办国主要文化传播方式之一,不但向世界展示举办国的本土文化,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以其传播性强、宣传效果明显等特点备受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而化妆品在消费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化妆品宣传过程中,广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分析化妆品广告语的人际意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广告商的销售意愿,并通过广告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为理论框架,选取40篇中文化妆品广告和40篇英文化妆品广告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气系
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阐述了活动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该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与高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有关。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何在?本研究对这些问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也是中国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的中学生基本思维品质之一。批判性阅读是西方学者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而提出的一种阅读模式,它的目的是辨别阅读文章的事实和观点,判断和评估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和语气,明确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并形成读者自己的观点。批判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外的外语教学研究者们对批判性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