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解毒机理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中分离出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作为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常经皮给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但随着剂量增大和给药时间延长会引起红肿等皮肤刺激性反应。课题组前期发现雷公藤常与川芎配伍应用,且两者配伍可使皮肤毒性降低,但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从药物局部皮肤渗透、细胞摄取、酶代谢和氧化应激等方面探讨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降低皮肤毒性的作用机制,为雷公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的皮肤刺激性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背部脱毛后将制备好的雷公藤甲素组、川芎组、配伍组及空白组乳膏进行经皮给药,以肉眼评分、He染色、扫描电镜、抗氧化因子作为评判指标,探究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是否可以降低皮肤毒性。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7天后,肉眼观察可见皮肤出现明显红肿,显微镜下可见角质层脱落,表皮增厚,表皮细胞出现空隙,扫描电镜下观察表皮褶皱明显增多,角质层疏松出现孔穴样结构,皮肤匀浆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活力降低,与川芎主要成分配伍后,肉眼可见轻微红肿,角质层变薄疏松,表皮出现裂痕,但总体较雷公藤甲素组有所改善,且显著逆转雷公藤甲素导致的MDA含量增加,SOD、CAT、GSH活力降低,具有显著差异。2.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对药物渗透、细胞摄取及CYP450酶代谢的影响研究首先建立雷公藤甲素,川芎嗪、阿魏酸和混合探针底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精密度,稳定性等均较好,满足药物的含量测定需要。(1)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对药物渗透的影响采用装有小鼠腹部皮肤的Franz扩散池对配伍前后药物透皮能力进行评价,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主要成分后接收液中阿魏酸渗透量降低,较雷公藤甲素和川芎嗪变化明显,但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猜测阿魏酸在皮肤内滞留量增大起到减毒作用,因此后续以皮肤细胞为对象进行细胞摄取实验,进一步探究细胞内配伍前后药物含量变化。(2)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对细胞摄取的影响细胞摄取实验探究雷公藤甲素和川芎配伍前后的药物摄取特性,以单位蛋白摄取量作为指标,定量研究配伍前后细胞对药物的摄取量变化。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与川芎主要成分配伍后,细胞内甲素含量降低,低浓度配伍时,阿魏酸含量增加,而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两者配伍前后接收液中药物浓度相差不大,可能是因为药物除细胞内渗透外,还可通过细胞间途径和附属物进行迁移。(3)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对CYP450酶代谢的影响在对CYP450酶活性探究中,据文献中雷公藤甲素、川芎嗪、阿魏酸对CYP酶活性影响及酶在HaCaT细胞中表达含量,筛选酶种类为CYP2C9、CYP2B6、CYP2E1,对应探针药物为甲苯磺丁脲、依法韦仑、氯唑沙宗。以MTT实验中细胞存活率最大的混合探针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通过对孵育时间的优化确定1h时各探针底物的代谢量基本达到最大值,采用“鸡尾酒”探针药物法,LC/MS-MS测定底物浓度,间接反应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组降低CYP2C9酶活性,与文献报道一致,配伍川芎主要成分后,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对于CYP2B6、CYP2E1酶活性,雷公藤甲素组、川芎组、配伍组均有促进作用,推测川芎主要成分对部分CYP450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引起的代谢过程改变可能是其降低雷公藤甲素所致皮肤毒性的关键。3.川芎配伍雷公藤甲素对HaCaT氧化损伤保护及对Nrf2/HO-1通路影响研究采用酶生化法测定给药后细胞中GSH、CAT、SOD和MDA含量,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可明显降低GSH、CAT活力,升高SOD、MDA含量,除SOD结果外,其余与动物实验一致,提示雷公藤甲素的皮肤毒性与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紊乱有关,配伍川芎主要成分后,可以通过抗氧化途径来拮抗雷公藤甲素毒性。PCR结果显示,各浓度条件下,雷公藤甲素组均能显著降低HO-1和Nrf2m RNA基因表达水平,与低浓度川芎主要成分配伍后,HO-1和Nrf2 m RNA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Nrf2差异具有显著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各浓度条件下,雷公藤甲素组均能显著降低HO-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与中、高浓度川芎主要成分配伍后,HO-1表达降低,Nrf2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川芎主要成分可影响药物及酶代谢,并发挥抗氧化作用改善雷公藤甲素导致的皮肤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机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和部分CYP450酶活性,调节CAT、GSH等靶基因活性,促进Nrf2合成,发挥抗氧化作用,Nrf2/HO-1信号通路不是其主要解毒途径。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自动泊车系统对传感器数量和算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景图像与人机交互的自动泊车系统方案,针对改进的空闲停车位网络(VPS-Net)进行量化感知训练,实现实时车位检测和车位占据分类,同时借助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判断,仅利用车身四周的4个环视鱼眼摄像头完成空车位检测与泊车环境实时监测,并利用多段式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器实现车辆平稳、准确地停入车位。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各种典型车
期刊
自动驾驶汽车(AVs)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随着自动驾驶技术AI算法技术的不断提升,AVs将在未来进行量产并正式投入交通系统中,这会导致传统固定人机交互模式的重大改变。为此,研究了AVs内外人机交互的最新科研成果。车内主要为驾驶员与AVs交互体系,基于人机交互(HCI)理念,构建人机交互信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模拟拟合与假设检验的方法检测信任程度。车外环境主要是为了满足行人和AVs之间的交互需
期刊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必要性与策略,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一、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必要性1.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他们对文本进行细致、立体化的解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洞悉作者的创作意图。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细读课文的过程中
期刊
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乡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仍然存在监管不足、定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等问题。结合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及市场结构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生态产品定价的方法及框架。以农村旅游及农产品为案例,对这两类生态产品定价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市场供需及需求弹性对生态产品定价具
期刊
随着芯片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人机交互向着更加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不断发展,产生了多模态融合交互概念。为处理复杂的多模态信息,并智能反馈给驾乘人员,建立了多模态人工智能(AI)交互模型,使之成为汽车上的“智慧”大脑。阐述了一种端云结合多模态融合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势基础上,将云端和车端算力进行有效分解,形成了一套基于AI云端计算、车端辅助计算和执行的多模态
期刊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小型化、集成化的可穿戴柔性电子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柔性应力传感器能将机械形变和压力转换为电学信号,同时因其具有轻薄、可弯折扭曲、共性不规则表面等优点,在人体运动检测、人机交互、物联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存在柔韧性差、灵敏度低,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常见的柔性应力传感器需外接电池供能,无法满足其长时间运行的需求
学位
目的对纯种发酵淡豆豉进行质量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纯种发酵淡豆豉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作用、抗抑郁作用及其有效组分,为研发具有降血压、抗抑郁功效的纯种发酵淡豆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淡豆豉的制备及其质量和安全性评价(一)淡豆豉的制备和质量评价1、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淡豆豉自然发酵和纯种发酵工艺,分别获取发酵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及成品淡豆豉。2、建立HPLC法测定各样本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
学位
目的:以乳腺癌细胞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切入点,研究在血小板介导下,丹酚酸b抗乳腺癌转移作用及其机制,并与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实验采用MDA-MB-231和MDA-MB-468两株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进行研究。2.将实验设为11组,分别为血小板组(终密度为2×10~7个/m L),血小板+丹酚酸b组(丹酚酸b终浓度分别为3.125μM、6.25μM、12.5μM、2
学位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酸橙花及叶总黄酮类和栀子花总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防治心肌缺血、脑缺血和血管性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药理疗效。为综合开发利用酸橙花及叶和栀子花的资源,得到质量稳定与可控的原料药及中成药制剂产品,本课题对酸橙花及叶和栀子花原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含量测定,对酸橙花及叶中总黄酮类和栀子花总环烯醚萜类原料药来源、提取工艺、富集工艺进行了优化制备研究,主要完成并考
学位
人机交互技术(HCI)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人机交互手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机交互(HMI)是指通信和交互通过用户界面在人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近年来,手势操控成为人机交互领域里新的趋势,通过手势识别技术可以代替完成键盘和鼠标等输出设备的输入动作。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模式,采用开源计算机视觉(OpenCV)算法模块对手势动作进行识别及跟踪,通过MediaPipe技术实时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