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小说中的耶稣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福克纳的一组小说进行考察,发现在他的几部主要小说里都有一个若隐若现的耶稣形象。《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八月之光》中的乔·克里斯马斯和《去吧,摩西》中的以赛克都与耶稣有诸多相似之处。 本文对福克纳创作这几部小说的时代背景作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这些耶稣形象都是当时特定时代的产物。福克纳开始创作的时期正是文坛上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时期。一战不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还在精神上摧跨了活下来的人。战争前期所宣扬的“光荣之战”,“为消灭一些战争进行的战斗”与战争的残酷,荒谬,战后美国社会的停滞不前,虚荣享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惊醒了曾经怀着改变现实的美好理想参加战斗的一代热血青年。他们绝望地感到“所有的上帝都死光了,所有的战争都打过了,人们所有的信仰都动摇了。”而信仰丧失给人造成了对生存意义的迷惑,孤独感,异化感弥漫了当时的西方世界。福克纳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就是“精神的东西已不复存在,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我何时被炸死?”没有了冥冥之中给予精神支持和抚慰的上帝,人们感到自己完全孤立无援,没有了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意识到寻找一个救主成了刻不容缓的事。福克纳同情失去了精神依托的人们,他希望他们能找到救主,从而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就出现了上述的耶稣——《圣经》中的救主形象。 然而仔细地研究这些耶稣形象后发现,他们却与《圣经》中的耶稣相去甚远。在福克纳笔下,普救世人,无所不能的耶稣已经被扭曲地面目全非,成了肉体上和精神上残缺不全的畸形人。《喧哗与骚动》中的耶稣式人物竟是个动辄大哭、几乎不会讲话的白痴:《八月之光》中的乔·克里斯马斯既是个南方狂热的清教社会和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又是个杀人犯:《去吧,摩西》中的以赛克是一个逃避现实,放弃责任的无能者。 福克纳塑造的这些耶稣形象不禁使那些把希望寄托在寻找救主身上的人们刹时惊醒,真正的耶稣已不复存在,即使他真的再次出现,比如《寓言》中的法军班长,他也会被再一次钉死在十字架上。福克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清醒过来,不要再把救世的希望放在耶稣身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槲皮素组,每组20只。糖尿病组、槲皮素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在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课改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新手,既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者、
激励机制建设是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组织中,激励机制主要功能是组织通过奖酬资源和其它条件的设计安排,使组织成员能自觉地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发挥其主
赖斯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翻译质量评估的种类和标准》讨论了翻译学的一个中心议题,即如何制定可靠的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书中的文本类型学理论
为深入研究旋转剃须刀的锋利性能,用体视显微镜(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设备,对旋转剃须刀切断的尼龙丝切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探讨了尼龙丝切口形貌与其切后卷曲长度以及
委婉语(euphemism)作为一种辞格起源于古希腊。从辞源上讲,euphemism分为两个语素,eu-表示“好”或者说“典雅”,-phemism表示“言语”,合起来是“好的辞句”的意思。有“好
<正> 一、限制自由刑的内涵从刑罚角度看,现代国家与古代社会的明显区别就是自由刑取代生命刑和身体刑居于刑罚体系的中心位置。广义地讲,自由刑包括剥夺自由刑与限制自由刑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素质往往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教育质量。正因如此,党和政府提出教
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提出的,后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及其同事的研究而再次活跃起来。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