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生存视阈中的人性观照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尤凤伟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生存与人性始终是其关注的主题,土改题材小说鲜明地体现了尤凤伟阐述的生存哲学及基于此而对人性情态实施的观照,本文即是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借助相关研究成果,从生存与人性的角度阐释其土改题材小说。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尤凤伟的土改题材小说创作历程和基本内容,而后分类明晰了其研究现状,进而发现了已有研究中“生存”和“人性”研究视角的缺失。鉴于此,本文将在研读相关作品揭示尤凤伟生存意识和生存观念的基础之上,厘清其民间生存视阈中人性的独特内涵。尤凤伟构建的“生存”体系大体包括如下三个互为因果的层次:第一:生存困境的设定。第二:生存困境中的生存姿态。第三:生存视阈中的人性观照,这是尤凤伟生存观念的核心及本质。对于“生存”体系的界定为行文搭建了理论框架。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文章将“生存困境”定义为“灾难人生”,灾难人生是生存的常态,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荒谬状态下的人生。第二:支离破碎状态中的人生。第三:欲望吞噬下的人生。正是在此背景下,尤凤伟注重描摹历史情境中人物的生存姿态,通过介入历史、还原历史,实现了历史情态下真实人性的还原,历史最终成为作家现代意识观照下的人性史、心灵史。民间生存视阂中的人性观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性本能层面的观照,包括求存、情欲和原始生命力三个维度,凸现了人性中的狂暴、非理性;第二部分是人性超越层面的观照,包括人性的高贵、圣洁、伟岸、丰盈与救赎五个维度,凸现了人性中的美好质素和巨大力量,也是尤凤伟着重表现的部分。第三部分从民间化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的角度系统阐明了其独特价值。通过和张炜、赵德发、刘震云类似题材作品的比较,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视角来看取其价值:第一:对于历史情境中人的存在的关注。第二:对于现实生活的直接辐射。第三:对于真实性的关注。第四:对于民间理论的演绎及拓展。本文借助历史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从而明晰尤凤伟民间生存视阈下的人性观照,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一定程度上具有“深化既有研究”的意义,既有助于对中国文学史上较少受到关注的鲁籍作家尤凤伟的土改系列小说做系统考察,更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民间及“民间”理论的认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民间生存观念的界定,历史研究成果及文史互证方法在文本中的运用以及土改题材作品的比较阐释,为厘清其民间生存视阈中人性的独特内涵提供了诸多借鉴。
其他文献
古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腐蚀,甚至消失不见。近十几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古建筑长期保存及
我国的物流业要可持续地发展,那就要培养出新一代物流人才,这样的物流人才必需要能与先进的现代物流业相适应,从国内外一些知名的物流公司的运行现状来看,物流必须走上信息化
<正>《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作者以凝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社会历史画卷,奏响了一曲内涵丰富、令人回肠荡气的人生命运的交响曲,展示了十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政治文化符码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从“十七年”小说的出现到“文革”小说中的进一步强化,新时期知青小说则有了较大的转变,尤其是其中的另类书写有着
我国古建筑与古典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两颗璀璨的明珠,二者表面看来相差甚远,实质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结构理念、美学原则等方面的相似性,探究古建筑文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64例为研
目的了解外科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轻外科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量表对北京某三甲临床教学医院64
目的:了解补钙对中老年人骨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从坚持补钙2年以上和不注意补钙的中老年人群各随机抽取900名,检测各组的骨密度,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不注意补钙组相比,补钙组
清代孔氏家族女性诗人群体①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据着特殊地位,其人数可考者达三、四十人,可考诗作达三十余部,作品共计有千余首。其代表诗人有颜小来、孔丽贞、孔璐华、孔素
农谚是由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所得,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综合性农书,书中虽然只征引了数量不多的农谚,但这些农谚涉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