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报告文学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enshengf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对萧乾报告文学做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关照,在此基础上对其在中国报告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局限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将萧乾报告文学放置于中国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沿革视野下,从情感——理性——审美的三个“向度”对其展开研究。第一,分析萧乾报告文学的情感力量。人道主义情怀是其情感基础,爱国主义情怀贯穿始终。第二,探究其理性烛照。崇尚言论和出版自由,倡导民主政治,推崇法治对人权的保障,这是萧乾从改革中国现实出发而不懈追求的理想。第三,论述萧乾为之所努力的审美旨归。博采众长的文艺笔法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为萧乾的报告文学增添“时间的防腐剂”,待时过境迁之后,仍能耐人寻味。在这三个“向度”中,以文本分析为切入点,串联起萧乾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并探究影响他的种种因素。综观中国报告文学史,萧乾报告文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对哲学、史学、书画、音乐、戏剧、语言、民俗等学科都有极深的造诣。他一生博学多闻,著作达四百余种。他生于书香门第,少年得志,任职于翰林,
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借助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彻底地清算,以何种态度和方法对待孔子及其学说成了当时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在
林纾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古文家,其古文汲取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精华,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他长于将醇厚深沉的情感凝聚于朴素平淡的家常语之中,又注重古文“意境”的营造,
曹寅是因他与曹雪芹的祖孙关系而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红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自胡适开创“红学”考证派以来,现有的关于曹寅的研究,均是以曹寅为切入点,探讨他对曹雪芹产
1994年,我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从此之后,互联网开始像一颗不断裂变的原子,掀起了中国网络经济的狂潮,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
“连......也/都......”构式作为汉语中一个很有特点的构式,一直是汉语语法界关注的重点。留学生习得“连......也/都......”构式的研究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但是我们一直都还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翻译是把源语民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转化为目的语人们的认知和体验,翻译时译者力图在译者空间里找到和原文空间里元素对等的元素。这种对等不仅体
迄今为止,国防交通工作始终遵循的是1995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的《国防交通条例》,该条例对于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
脉冲功率技术是随着国防科研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基础学科,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业和民用部门,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子及粒子加速、核聚变、微波装置、大功率放电激光、
融资难是我国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制约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债券市场结构单一、发债条件严格,而银行贷款与股票发行的融资成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