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渣果胶的提取、纯化、改性及应用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大约产生150万吨的茶渣,其中含有约10%左右果胶,可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食品增稠剂或凝胶剂。前期研究表明,可通过碱法提取和乙醇沉降纯化可获得较高粘度的果胶。为进一步获得成本低、高品质的果胶产品,本研究对比了乙醇沉降和超滤法对碱法提取的果胶的纯化效果,分析果胶在纯化过程中的自组装现象;对果胶HG和RGI结构域的特征结构进行降解,分析茶渣果胶中的各结构域和成分对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最后对茶渣果胶作为乳化剂和凝胶的应用进行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乙醇沉降法和超滤法均可有效地纯化茶渣果胶,将一次超滤和乙醇沉降进行联用,可节约80%的乙醇用量,获得果胶的纯度大于64%,果胶回收率为76%且果胶的流变学性质与商业柑橘果胶相近。乙醇沉降主要去除果胶产品中的蛋白质、多酚和低价金属盐离子,果胶产品分子量大和聚集性好,其粘性(η=348.4 m Pa·s)和凝胶性(G’=4167.5 Pa,G’=871.6 Pa)较佳,且呈较强的剪切稀化性质。超滤主要去除果胶产品中的多酚和所有金属盐离子。由于游离蛋白质的存在阻碍了果胶的自组装形成大分子,而高价盐离子的相对减少使得果胶分子聚集度较低(平均粒径为213.0 nm),因此超滤法纯化获得的果胶粘性(η=42 m Pa·s)和凝胶性(G’=1066.6Pa,G’=422.8 Pa)较低。(2)茶渣果胶的流变学性质主要来源于其HG型结构域、RGI型结构域和果胶与蛋白质的结合。HG结构域降解后果胶的粘性和凝胶性提高约1000倍;RGI结构域降解后果胶的粘性上升超过200倍,凝胶性提升接近70倍。额外添加Ca2+可将果胶粘性再提高约100倍,凝胶性再提升约25倍。碱性蛋白酶水解后果胶自身粘性和凝胶性都提升超过100倍;而Sevage脱蛋白后果胶的粘性和凝胶性无明显变化。酯化度的变化对果胶粘性和凝胶性影响相对较低。(3)茶渣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2 mg/m L茶渣果胶与同体积大豆油形成的乳化层体积占到44%。经聚半乳糖醛酸酶水解HG型结构域、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聚糖酶水解RGI结构域、HCl-CH3OH浸泡增加甲酯化度、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和Sevage脱蛋白后,茶渣果胶的乳化层体积最高分别为占到总体积的49%、54%、41%、6%和51%,且所有果胶在9天都可以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因此结合蛋白是茶渣果胶具有乳化性的主要因素,而其他结构对果胶乳化能力和稳定影响有限。金属盐对茶渣果胶表观黏度的影响与阳离子类型相关,Zn2+、Fe2+最高可以使果胶溶液黏度提升近1000倍而不产生沉淀。茶渣果胶与其他胶体形成的共混膜表观形态表明茶渣果胶具备成膜能力,但是所得果胶薄膜的性能需进行深入的探索。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冠突散囊菌FS-1为试验菌株,对菌丝体中高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并以假单胞菌LP-3为抑制模型研究其抑菌机理。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内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和抑菌特性。采用三种有机相对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进行浸提,得到对假单胞菌LP-3具有高抑菌活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FSEAE)。该提取物对1×104 CFU/mL假单胞菌LP-3菌悬液半抑制率(IC
学位
不同的食品加工条件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课题以鲈鱼为原料,在研究热处理、超声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超声协同对木薯淀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和凝胶形成过程中化学作用力的变化,为鱼肉蛋白的利用与高效制造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热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经过热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减少,活性巯基
学位
多糖与蛋白质混合体系中,不同聚合物间的不相容性会导致体系发生相分离。当混合体系中同时存在凝胶化过程时,相分离与凝胶化过程将相互影响。通过调控混合体系的相分离与凝胶化过程,可以改变食品的微观结构,也可以制备有效的包封体系。本文主要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OG)与酪蛋白酸钠(NaCas)混合体系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与凝胶化耦合行为。成功制备了以OG为连续相以NaCas为分散相的混合体系。并通过向该混合体系
学位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污染十分普遍,其性质稳定,易残留在饲料及其原料中。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将引发机体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益生菌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霉菌毒素脱毒剂。本研究筛选具有霉菌毒素去除能力和霉菌生长抑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其毒素去除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水产饲料中。本研究的
学位
中国传统酿造食醋历史悠久。永春老醋是四大名醋之一,它与永春香醋并称为永春红曲醋。对永春红曲醋传统酿造过程微生物菌群与风味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有助于传统酿造工艺的改进和食醋风味品质的提升。因此,本课题首先比较了7种市售食醋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和有机酸组成,然后跟踪监测永春红曲醋传统酿造过程基本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及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菌群与风味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
学位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果蔬汁饮料受到消费者和学者的关注,其风味和益生功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研究胡萝卜-南瓜汁经多种乳酸菌发酵前后挥发性香气成分、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等成分的变化,比较各组间差异,得出各菌种的发酵特征,筛选出最佳发酵菌种组合。此外,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对比分析胡萝卜-南瓜复合汁未发酵组、发酵灭菌组、发酵组以及乳酸菌菌
学位
蛋白质和多糖在水溶液中共存时会出现共溶、离析型相分离及缔合型相分离三种状态。离析型相分离形成的水包水乳液可以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和递送,缔合型相分离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作为微囊化的壁材。环境条件及聚合物的内部因素均会影响相分离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生物聚合物混合溶液一般只表现出一种类型的相分离,但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导致相分离类型发生转变。酪蛋白酸钠是一种牛奶蛋白,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胶束自组装特性,可
学位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过量外源生物胺摄入会引起高血压、头痛、呕吐以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中如何消减生物胺的生成,从而提升红曲酒的饮用安全性,是当前红曲酒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对比分析了红曲酒和麦曲酒中的生物胺组成及含量,探究了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生物胺和微生物菌群动态趋势,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了红曲酒生物胺生成的菌群调控机制,通过茶多酚
学位
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特性与其功能性质息息相关,其中凝胶性是蛋白制品口感、质地及持水性等的决定性因素。聚集是凝胶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蛋白聚集体是凝胶形成的“前体”。前期研究发现利用金属盐离子(以下简称盐离子)预聚集调控凝胶前体的形成可以显著改善SPI的凝胶性能,但盐离子诱导的蛋白聚集体与凝胶性能间的具体内在关联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以“两步法”(即利用低浓度的Ca SO4、Mg SO4、Zn S
学位
大豆卵磷脂(lecithin)是天然两亲性小分子,是常用的纳米颗粒稳定剂和脂质体原料。但传统利用卵磷脂制备纳米载体周期长,步骤繁琐,质量控制困难,并且对活性物质的荷载能力较低,阻碍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卵磷脂为原料,使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Precipitation,FNP)技术实现了脂质体和纳米颗粒的连续批量可控制备,并系统探究卵磷脂脂质体对亲水性牛血清白蛋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