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育人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是社会机体的细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等“社会存在”正不断丰富着社会组织形式和方式的“现代性”特征。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阔步前进”,在实现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同时,经济社会日趋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师生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考量着高校组织育人实践中的价值观调适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第37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把形成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标志着组织育人作为一种独立的育人形式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以高校组织育人为研究主线,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围绕高校“为什么要组织育人”,“什么是组织育人”,“怎么样组织育人”三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对高校组织育人的研究背景、基本依据、特征功能、时代境遇、运行机制和实践路径进行初步探索,以促进高校组织育人研究的理论创新和体系构建,循着这一研究思路,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高校组织育人的基本依据的探寻。高校组织育人的基本依据包括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旨在解决高校“为什么要组织育人”的问题,首先,对高校组织育人的现实依据进行阐释,主要体现在“问题提出”部分,认为高校组织育人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必要要求,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体现。其次,对高校组织育人理论依据进行阐发,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组织育人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组织育人思想、中国古代组织育人智慧以及西方社会组织育人观念的借鉴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高校组织育人的特征功能和时代境遇的分析。这部分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是组织育人”的问题,认为高校组织育人是在高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明确群团、学工、管理服务、教学科研、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育人职责,发挥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制度和组织活动的育人作用,统筹各类组织形成育人合力,对教育对象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价值趋同,进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对高校组织育人的基本内涵和分类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剖析高校组织育人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认为高校组织育人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教育实践过程的显性和隐形并存、运行机理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促进、育人效果的示范性和养成性统一、党群团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结合上;基本功能体现在:党的组织具有统领功能、育人骨干具备示范功能、制度体系具有规制功能、组织文化具有涵化功能,资源协同具有整合功能。如果说特征和功能的分析是阐释高校组织育人的“应然”状态,那么时代境遇的研究则是基于高校组织育人的“实然”情况进行的分析,在第三章高校组织育人的时代境遇中,通过总结高校组织育人的成就与优势、问题与不足形成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剖析高校组织育人工作呈现出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立德树人的思想导向确立以及各类组织育人的积极探索实践是高效组织育人的重要机遇,同时,主体意识不均衡、体制机制有待理顺和育人方式方法不灵敏是现阶段高校组织育人面临的现实挑战。第三部分,高校组织育人的运行机制和实践路径探析。这一部分由高校组织育人的运行机制和高校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两章组成,旨在解决高校“怎么样组织育人”的问题。首先,对高校组织育人的运行机制进行剖析,分别从高校组织育人的效能生成、效果发展和过程的运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个体、团体在组织群体中的价值观念形成、发展、升华、固化到示范的过程,同时,分析组织在育人过程中的运行动力、组织间的关系、运行保障等问题,以形成高校组织育人运行的完整链条。其次,对高校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行阐述,分别从组织力建设、创新力拓展和整合力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完善组织制度、丰富组织文化、建强组织队伍等措施完善各类组织的自身建设,进而提升组织育人的组织力;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等措施挖掘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理念、育人资源和育人形式,进而拓展组织育人的创新力;通过平台整合、载体整合和人员整合等措施提升组织育人的整合力,旨在使高校各类组织建设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各类组织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形成合力育人的生动局面。
其他文献
在近几十年的抗肿瘤研究中,光动力学疗法(PDT)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PDT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可以在激光照射下产生活性氧物质(ROS),诱导细胞凋亡。作为自由基治疗的一种,PDT不会诱导肿瘤细胞出现耐药性,对临床肿瘤治疗有很大的意义。然而,PDT依然存在着几点限制,包括光敏剂在肿瘤部位非有效累积,肿瘤乏氧环境以及激发光的组织穿透深度较浅。这些因素使PDT在更复杂的临床应用中受限。基于这些考虑,
四川是我国猕猴桃种植大省,至2018年全省种植面积已达5.67万hm~2,随着红肉型品种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呈爆发态势,主产区死树毁园的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开展猕猴桃全省溃疡病发生基础信息调查,研究溃疡病潜在发生流行区域,分析不同区域病原菌变异情况,制订高效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从2015年至2018年开展全省普查
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对大范围针叶林病虫害的监测,是对森林健康状态评估的有效手段。林分的光谱特征差异,是对植被健康状态判别的光学遥感方法,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然而对病虫害前期即绿色攻击阶段的监测精度不高,而热红外遥感的潜力则尚未挖掘。本文利用热红外遥感对针叶林病虫害的多尺度观测结果,分析并评估了热红外技术监测的潜力。基于叶片尺度观测数据结合SPA模型,讨论分析针叶温度对害虫胁迫的响应机制,
自上个世纪倾斜摄影产生以来,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由军事侦查领域扩展到测绘领域,并于本世纪初成为一门热门技术。由于倾斜影像只需更低的成本就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物信息,此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城市三维建模,并扩展到城市规划、城市安全、政务辅助决策、军事监视、国土防卫等各个领域。倾斜摄影技术也极大地扩展了传统航空遥感的应用范畴,并成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建设,实现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处理的关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作为一种新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克服时间和空间失相干效应和大气延迟对长时间形变监测的制约,提高InSAR技术的适用性,国外学者提出了时序InSAR新技术,尽管为克服相位去相干和大气延迟误差提供了可能,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InSAR干涉数据处理过程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在当今社会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和促进劳动力收入增加。同时,创新也是国家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一定地位的必备条件。创新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问题,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关注热点之一。文章以区域创新为研究对象,具体指的是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使用每百万人均拥有专利申请数表示;主要
成骨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与钙化,在骨发育与骨改建过程中均发挥着中心性作用。成骨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发生改变均会导致一系列骨骼疾病的发生如骨发育畸形、骨质疏松症等。成骨细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化而来,BMSCs的成骨分化受到许多细胞内外细胞信号的调控。mTOR信号通路是多条重要细胞内外信号通路的交点,mTOR通过整合这些信号并调控细胞的生存、分化等生物需功能。然而mTOR信号在成骨细胞
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是当今重要的新能源转换装置,这两种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动力学比其阳极的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更多的铂(Pt)基催化剂来促进阴极ORR反应,而铂资源稀缺导致的Pt基催化剂价格昂贵制约了这两种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开发廉价高效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降低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成本,推动其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
纳米异质材料,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功能化更赋予生物纳米体系更多的可能性。不仅整合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固有的功能性,而且因为异质复合,有望开发出新的特性,如理想的光学、磁学、甚至电学特性,且纳米材料的异质结构与块状材料的表现有一定差异,在生物药载以及传感领域发展潜力显著。近年来,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主流,对治疗体系的框架构建以及疗效评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多功能化生物纳米异质
中国经济以高消耗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能源资源约束趋紧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目前中国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有效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规避“能源诅咒”,解决经济与能源间的矛盾冲突。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也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在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进步的发展并不总是中性的,不同技术对能源的使用强度不同,能源要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