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我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正是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危机形势下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要保证环境和生态的平衡,也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它追求的是一种和谐性和持久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与我国的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而且关系着数亿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始终是关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党中央在全面分析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情况下,全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等体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的总的要求和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通过新农村建设,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行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帮助占人口总数比例最多的广大农民实现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内容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为了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务院在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第二部分从新农村建设可以增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可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带来的作用,以及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还比较低、农业人口基数还比较大这些方面,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则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其他文献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二十四章《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节中首次完整地阐述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并且这一思想被巧妙地置于否定辩证法的三段论结构中。因此,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研究必须采取一种向历史溯源的做法,这不仅是应否定辩证法三段论的逻辑要求,更是为了揭示出马克思分析所有制关系时一以贯之的历史认识方法。以资本原始积累的视角来看所有制关系演变的历史,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包括原始共同体及其三
学位
知讷是韩国佛教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作为韩国佛教曹溪宗(禅宗)的创始人,在韩国禅宗史上、韩国佛教史上乃至东亚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知讷的禅学思想中,真心思想不仅居于核心或基础的地位,而且还奠定了韩国禅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当时及后世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论文主要是以知讷的原典著作为文本,以现有的国内外知讷研究成果为参照,运用经典诠释、内在诠释和比较学的方法对知讷的真心思想进行系统地分析研
学位
自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之后兴起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克罗齐,在历史哲学体系中建立了其独有的、以精神一元论为基础的“绝对历史主义”。他主张消除历史上各种形式的二元论观点,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推崇精神本体论,将历史及一切实在划入精神领域,并进一步得出历史即精神、精神即历史以及历史与哲学的同一思想。克罗齐历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历史是自由的故事”是从克罗齐精神一元论
学位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命题是柯林伍德历史哲学理论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的探析对于更好地理解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理论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这一命题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从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命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渊源入手,结合国内外学术界文献资料对这一命题的研究现状及不足,试图总结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命题的本质内涵。之后的各章按照这一步骤展开。首先,笔者根据
学位
瞿秋白是在中国系统地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率先在中国提出和宣传“互辩法唯物论”,不仅弥补了当时哲学宣传和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为国内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开创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历史新局面。  瞿秋白强调:互辩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基础。他详细阐释了世界是如何统一于物质的,物质
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最值得研讨和深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在20世纪40年代就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联系的高度,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阐释《社会学大纲》中的“实践唯物论”,进而与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的比对,凸显李达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通过论述《社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研究。本文从历史合力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入手,分析历史合力论从思想萌芽的产生到形成理论的过程,试图发现历史合力论的本意。  通过分析历史合力论的主要内容,发现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历史合力论对个人意志的重视和影响个人因素的复杂性;二是影响历史矢量合成的因素的复杂性和历史合力量化分析的艰难。由此得出历史合力论并不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历
2008年汶川地震后,《南方周木》上一篇《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文章的发表,使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在我们国内达到了一个高潮,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人们纷纷表达了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和观点,争论可谓是空前的激烈。当下,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虽然有所降温,但有关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从理论上看,什么是普世价值、是否存在普世价值并没有得到澄清。从实践上看,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看待普世价值,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混乱
学位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解析僧肇的《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四论,以期得到一个关于僧肇思想的关于伦理学方面的总体的概貌。第一部分叙述僧肇的生平及求学经历。僧肇早年名震关辅,不为名利所累,只以求索智慧为最终目标,其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品质是后辈学人所应该继承和向往的。第二部分分析僧肇的思想是属于佛学还是属于玄学。这是一个迄今为止争论不止的问题。此部分通过对当时学术界环境和僧肇思想的简要分析,得出他的思想确
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成为我国抗战的的大后方,许多大学搬迁至昆明,昆明成为一个“大学城”,随之而来的是昆明文人云集,这成为昆明历史上不可多见的一道风景线,“外来者”和当地文人学者们一起书写着昆明,昆明在文学中得到表现。诸如沈从文、汪曾祺、林徽因等在文学创作中对昆明进行了大量描写,这使得昆明融入进文学,深化了昆明与文学的关系。  抗战时期昆明元素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书写,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昆明形象和审美风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