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的可译性限度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这种交流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交流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交流,也即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于是伴随着跨文化交流的需求的增多,人们对跨文化交流的媒介——翻译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了热门话题。而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对于翻译的研究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翻译、语言研究向翻译、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转变,这种文化转向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文化翻译之中出现的限度问题,也即之前的不可译问题。可译和不可译的问题,古今中外就是一个充满争论的话题。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翻译是可能并可行的。尽管如此,翻译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语言点和一些文化障碍难以完全可译,于是这种现象便被称为“可译性限度”。可译性限度并不意味着完全的不可译,没有完全的可译和不可译。随着不同文化间交流的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化,不可译和可译性限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两者之间的界限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此之外,翻译者还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得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翻译。总之,可译性限度是相对的,尤其是在文化翻译领域。连同对文化的研究一起,翻译的研究最终会证明可译性限度不是永恒的,相反,它是一直变化的。人们应该对一些不可译现象持乐观、积极态度,尤其是那些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现象。翻译家和学者们也应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给读者带来令人满意的译本。总之,一方面,我们不应忽视可译性限度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降低限度。
其他文献
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之中。隐喻本质上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组织工具,是看待和认识世界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互联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我国对于创
一般认为,翻译研究可大致分为翻译产品研究和翻译过程研究两大类别。长期以来,译界中人所关注的多是对译本的静态描写与解释,而就翻译产品的生成过程则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众
本论文用声学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哈穆尼堪人所使用的蒙古语元音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论文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导论,论文主体(五个部分),结论,参考文献等。导论,交代了
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汉语普通话中“有”字存在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以及“有”字存在句中的存在名词组所表现出的定指效应。本文介绍了关于英汉语中存在句研究,尤其是定指
加快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是落实国家战略规划的必然选择,是优化中原地区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促进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培育中部地区北部板块新的
生成语法的及物性定义把句子分为为及物性句子和不及物性句子。含有宾语的属于及物性句子,没有的属于不及物性句子。这个定义存在不少问题,如并非所有含宾语的句子都是及物性
本文从蒙古文信息处理实际要求出发,对蒙古语形容词和复合名词的语义搭配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以形式化的方法描述了其搭配规律。论文的结构和基本内容如下:导论部分讲述了选题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汉语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此期语言较之先秦两汉大为不同,鲜明地表现为文言与口语逐渐分离。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由于汉语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活血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肠道微生态和Th17/Treg平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umatoid arthritis,RA)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