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汉关西武将集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时期,军事兼并是实现统一的主要手段,武将的作用得以凸显。当时有谚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现就这一重要历史文化现象做一探讨。关西武将集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地域文化背景。先秦时期,各地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即使在秦汉的政治统一后,各区域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所以造成了九州异俗的现象。关西地区处于干旱区与季风区的交界处,气候干旱少雨,宜牧不宜农。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游牧民族,被赋予“民俗质木,不耻寇盗”的群体性格:“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秦人本也是游牧民族的一支,他们的礼仪观念甚为淡薄,喜射猎,攻占侵伐天性使然。关西地近戎狄,在与戎狄的交流中逐渐养成了崇尚勇力、善于骑射的习俗。而这些品质特点,成为秦汉关西武将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制度使得尚武成为一种风尚。最典型的应属自秦国商鞅变法实行的军功爵制。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军功爵位,这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为那些没有贵族身份的人提供了登上政治舞台的阶梯。汉承秦制,也奉行论功定封。汉制:期门、羽林军由六郡“良家子”充任,而汉代良将多由此出身。秦汉的选官制度有尚武色彩,选官都要从郎官开始,然后在升迁其他官员。如察举制举孝廉者首先作郎官。郎官为皇帝近侍官员,有执兵宿卫以及参与谋谏、奉命出使的职责,军事素养是郎官的基本素质要求。此外,关西武将家庭,有很多子弟因其特有的品质通过任子制而世袭为武将。这是关西武将集团的崛起的制度外因。经学的兴起影响着风俗的变化。自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王朝钦定的正统思想,通明经学便成了人们踏上仕途的捷径。对于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关西武将集团来说,他们当然不会错失机会,就此很多武将世家开始向士家大族化方向发展。这使得很多关西家族在满门名将的同时,也不乏经学大师。关西武将集团的内在素质有了重要的变化。关西武将集团的形成对秦汉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促进了王朝的统一。秦的统一在人才任用方面以军功为本,这为关西武将集团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典型代表如白起、王氏家族、李信等,他们都在统一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对外战争中的先锋。秦汉帝国,最大的外在威胁是匈奴,在与匈奴长达的二百余年的战争中,关西武将始终是战争的主要力量,如北地郡郁郅的李息、陇西成纪的李广家族、北地义渠的公孙贺、陕西杜陵的苏建、赵充国等等。三是在汉王朝的政治统一与裂变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关西武将集团既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在皇权异化的情况下,他们也是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这在东汉一朝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安定梁氏家族的梁统助刘秀完成统一,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皇权异化,而董卓则是玩弄政治权柄,造成国家分裂的最典型的代表。
其他文献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这些年来,土地的质量每况愈下。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漫灌、浅耕等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使土地越来越板结,越来越瘦弱。在城市化进程加快、
由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思想文化观念等众多方面的差异,总会导致出现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本文以《合同法》为根本,参考《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等司法解释,尝试初步研究承
结构吸波材料的发展建立在先进复合材料发展基础之上,融受力与吸波为一体.而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是一类多功能复合材料。它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隐身特性已大量应用于隐身技术
<正>"英红九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英红九号无性系良种鲜叶研究开发的高档工夫红茶,产品品质优、知名度高、效益好,市场空间大。推广种植英红九号品种茶树成为
陈修园作为清代著名医家,以大量的著作为人所知。其在仲景学术思想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在近现代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陈修园的医学思想并非仅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
本报讯 (记者 吴涛)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发展战略专家会今天在扬州召开。昨天,代市长张爱军会见了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双方就不断扩大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
报纸
随着《合伙企业法》对有限合伙制度的正式确立,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发展势如破竹,凭借其税收上的优惠、出资及运作方式灵活以及高效激励机制等优势赢得广
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尤重士人参政议政的入世情怀,近代历次战争使国人体会到国将不国,精英危机意识敦促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延续古代士人脉络,在经典文化中寻找自信,希冀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