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眼科医生视疲劳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修订出科学有效的筛查版视疲劳量表,探讨我国眼科医生视疲劳发生情况,并分析视疲劳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于2017年6月6日~2017年6月12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眼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基本信息部分和筛查版视疲劳量表。基本信息包含眼科医生所在医院、性别等个人信息和工作、睡眠情况等内容;筛查版视疲劳量表包含11个条目。对问卷分析后得出眼科医生视疲劳患病率,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共收集5578份问卷,其中5009份有效问卷,本研究中,眼科医生以22~40岁者占多数,平均年龄为35.2±8.6岁,我国眼科医生视疲劳患病率为40.7%。条目“你是否感觉眼周不适?、“你是否有眼干?”、“你是否有眼酸?、“当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屏幕亮度是否让你产生眼部不适?”在发生强度分布中出现“峰值右移”现象。在眼部症状维度,“你是否感觉眼周不适?”发生频率最多,达72.5%,“你是否有眼干?”次之,达71.9%。在视觉及心理维度,“当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屏幕亮度是否让你产生眼部不适?”发生频率最高,占总人数的73.1%。近距离工作时间越长、睡眠时间越短、睡眠质量越差,视疲劳发生率越高(x2=43.183,P<0.001;x2=43.564,P<0.001;F=150.59,P<0.001),严重程度也越高(x2=48.699,P<0.001;F=125.025,P<0.001;x2=650.985,P<0.001)。40岁以上眼科医生视疲劳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眼科医生(x2=8.632,P=0.003)。三甲医院眼科医生视疲劳发生率低于非三甲医院眼科医生(x2=4.114,P=0.044)。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多、年龄的增涨,均是视疲劳的危险因素(P<0.05),而睡眠时间的增加、更好的睡眠质量和“三甲医院”则是视疲劳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修订后的筛查版视疲劳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准确区分出视疲劳人群。眼部干涩和使用电子产品的不适感是视疲劳最常见临床表现,干眼的发生以及过多的电子产品的使用都与视疲劳的发生和视疲劳严重程度的加重密不可分。近距离工作时间的增加、不够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和睡眠质量不佳均会导致视疲劳的风险和视疲劳严重程度的增加。年龄也对视疲劳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干眼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反复、机制复杂、难以根治而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是干眼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FK506作为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活化作用,因此具有抑制干眼的效果。但FK506作为一种疏水性药物,泪液中溶解度低、眼表滞留时间短、角膜透性差等缺点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临床用药效果不如预期。本研究以增加FK506角
学位
期刊
研究背景:  Ⅱ型成簇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RISPR-associatedprotein9,CRISPR/Cas9)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系统。而眼睛则是最为理想的基因编辑的靶器官,其原因在于,眼睛位于人体表面位置,且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遗传性眼病都有明确的致
目的: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在东南亚地区,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达到了90%以上,呈“爆发性增长”趋势,在高度近视中,眼轴的延长和巩膜的变薄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见的有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表明,多巴胺(dopamine,DA)参与了眼球的屈光发育并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DA作用在多巴胺受体(Dopaminereceptor,DAR)上,DAR包括
目的: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的遗传性眼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缩窄、夜盲、眼底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电图(ERG)异常,是眼科常见的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RP发病率为1/378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此保守估计,我国约有50-70万RP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不同气体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通过相干光断层成像(OCT)进行黄斑形态的观察,同时比较在不同裂孔直径下不同填充气体对术后黄斑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iMH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方法  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
实验目的:  本论文拟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地塞米松)通过离子键成胶策略构建一系列新型眼部药物输送体系,用于解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水溶性差的关键科学问题,期望能在眼局部给药后,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眼科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实验方法:  本文采用不同阳离子水溶液与1,4-丁二酸化地塞米松(Dex-SA)物理混合获得一系列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采用流变仪、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