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光动力疗法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切缘阳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被认为是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的癌前病变,包括既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与Ⅲ级,如不及时治疗,具有发展为侵袭性癌的风险。因此,准确、规范地治疗宫颈HSIL被认为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子宫颈锥切术为目前治疗宫颈HSIL的主要手段。然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切缘阳性虽然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失败,但也不能排除病变残留的可能。目前阳性切缘被认为是病变残留和复发的高危因素,其处理方法主要有密切随访和再次手术治疗,但尚无共识。定期随访观察易增加患者焦虑情绪,以及有遗漏残留病灶,导致病情进展的风险。再次手术有利于发现残留病变、降低疾病复发,但要承担潜在的手术风险和对生育功能的潜在影响。尤其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阴道镜技术的应用,年轻女性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大大增加,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目前亟需寻找一种对切缘阳性有效且安全的管理方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的一种药械结合的方法,既不同于传统的手术也不是简单的药物治疗。光敏剂、光和组织中氧被称为光动力疗法的三要素。光敏剂可选择性聚集于生长异常、增生活跃的病变组织,然后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产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导致病变细胞凋亡或坏死,且几乎不影响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血红素途径的衍生物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光敏剂。近年来,ALA-PDT被广泛应用于女性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尖锐湿疣等疾病中,并取得明确的效果。然而,ALA-PDT在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局部ALA-PDT与随访观察和二次锥切这三种管理方式在切缘阳性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ALA-PDT在切缘阳性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切缘阳性患者后续的合理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因阴道镜下活检初次确诊为宫颈HSIL,且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锥切术,术后报告切缘阳性的8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随访观察组35例、二次锥切组15例和PDT组33例。随访观察组:初次锥切术后每3个月行HPV、TCT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下活检和子宫颈管搔刮(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PDT 组:采用 5-ALA-PDT,将浸有20%5-ALA温敏凝胶(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公司)的薄棉片和棉条分别敷于宫颈黏膜和宫颈管内。3h后用635nm红光直接照射宫颈表面,柱状发光光纤插入宫颈管内照射宫颈管,照射能量为100J/cm2,照射时间为30min。每10天治疗1次,共治疗6次。二次锥切组:再次锥切边界距原切除边界0.5~lcm。5-ALA-PDT以及二次锥切均在初次锥切术后1个月内开始进行。分析比较三组管理方式的疗效性和安全性。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83例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24~62岁,平均年龄37.1岁),其中随诊观察组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8.57±9.62)岁,5-ALA-PDT组33例,平均年龄为(36.12±8.57)岁,二次锥切组15例,平均年龄为(35.93±5.90)岁,三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初次宫颈锥切术前,随诊观察组诊断为CINⅡ者18例,CINⅢ者17例;5-ALA-PDT 组 CINⅡ者 17 例,CINⅡⅡ者 16 例;二次锥切组 CINⅡ者 3 例,CINⅢ者12例。随诊观察组宫颈管内切缘阳性者18例,宫颈外切缘阳性者15例,2例患者内外切缘均阳性;5-ALA-PDT组宫颈管内切缘阳性者16例,宫颈外切缘阳性者16例,1例内外切缘均阳性;二次锥切组宫颈管内切缘阳性者4例,宫颈外切缘阳性者11例。三组患者间初次锥切术式、初次锥切术前宫颈管内病变累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亚型分布、阳性切缘位置及病理分级等临床特征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患者平均随访37.3月(24-52月)。2治疗效果二次锥切组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慢性宫颈炎10(66.7%,10/15)例,CINⅠ 1(6.7%,1/15)例,CIN Ⅱ-Ⅲ 4(26.7%,4/15)例,未发现宫颈浸润癌患者。随访6个月时,随诊观察组、5-ALA-PDT组以及二次锥切组患者病变残余率分别为 34.3%(12/35)、9.1%(3/33)和 0%(0/15)(P=0.004),HPV 感染清除率分别为31.3%、66.7%和84.6%(P=0.001)。在随访2年时,随诊观察组、5-ALA-PDT组以及二次锥切组患者病变复发率分别为26.1%、3.3%和6.7%(P=0.039),HPV 感染清除率分别增至 78.95%、84%和 92.3%(P=0.663)。与随访组相比,5-ALA-PDT组和二次锥切组的病变残余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一提的是,5-ALA-PDT组和二次锥切组的病变残余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35例密切随诊的切缘阳性患者,无治疗并发症,但有6例(17.1%,6/35)患者因担忧病变残留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自行缩短计划随诊时间,其中1例患者需要抗焦虑药物治疗;随诊组中有1位患者在初次锥切后出现宫颈口狭窄。5-ALA-PD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无全身性光过敏等不良反应报告,仅有轻微的局部不适,3例(9.1%,3/33)治疗期间出现下腹坠痛,2例(6.1%,2/33)出现外阴瘙痒,3例(9.1%,3/33)出现治疗后阴道分泌物增多,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持续3-5天后自行缓解。二次锥切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术后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1例患者(6.67%,1/15)出现需要治疗的术后出血,1例术后出现宫颈管粘连。4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余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管内切缘阳性和术后Hr-HPV持续阳性是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余的高危因素(P<0.05),而与患者年龄、宫颈病变级别、术前HPV感染亚型及TCT检测结果等无关。结论1.子宫颈管内切缘阳性以及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HSIL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合并这些因素的患者建议再次治疗。2.与密切随诊相比,5-ALA-PDT可显著降低宫颈HSIL切缘阳性患者的病变残留率与复发率。3.5-ALA-PDT可保持靶器官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在治疗宫颈HSIL切缘患者中,与二次锥切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安全性更高。
其他文献
背景人类女性卵巢卵泡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起始于胚胎期始基卵泡池的建立。始基卵泡是女性卵巢储备的基本单位。进入青春期后,大部分始基卵泡开始发生闭锁,卵巢内仅余约30万枚始基卵泡。随后,在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影响下,始基卵泡出现周期性募集进入生长卵泡阶段,这一过程包括颗粒细胞逐步分化、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以及卵泡腔形成等生理事件,最后发育为成熟卵泡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随着年龄增长,卵
学位
研究目的探讨单胎妊娠死胎发生的病因,为今后预防死胎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降低死胎发生率。资料与方法1.使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平台,手工检索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就诊的死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既往有无死胎病史、孕妇合并症、确诊死胎时的孕周、死胎娩出的状况,详细回顾患者病历资料。2.参照《妇产科学》(第9版),将死胎病因
学位
背景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以及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期疾病,严重阻滞胎儿生长发育、影响母体健康,然而目前对此类疾病尚未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在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内膜并分化形成胎盘的绒毛结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cells,EVTs)从上述绒毛中
学位
背景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低于年轻女性,而胚胎致死、流产、以及先天性出生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年轻女性,这些主要是由卵巢衰老引起的卵巢储备及卵子质量下降所致。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参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在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中线粒体起重要作用,是决定卵巢储备和卵子质量的重要因素。卵巢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会导致颗粒细胞及卵母细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近10余年经我院确诊的25例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探讨宫内合并宫角妊娠的发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为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上诊治宫内合并宫角妊娠的能力,以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2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手术探查确诊的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
学位
背景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是一种罕见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征包括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不自主发笑、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等。研究发现UBE3A基因是AS的主要致病基因,该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虽然大多数AS患者是由于包括UBE3A基因在内的母源性15号染色体长臂11至13区缺失,但大约10%的AS患者是由于
学位
目的1.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比较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组患者与无转移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卵巢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3.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实现对肝转移风险的量化,为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可疑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
学位
染色体异常主要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及倒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可干扰减数分裂并导致不孕,对人类生殖和子代健康造成威胁。在结构异常携带者在与染色体正常配偶婚育的情况下,理论上平衡易位患者胚胎染色体分布概率分别为1/18正常、1/18平衡易位携带、16/18非平衡;罗氏易位患者胚胎染色体分布概率分别1/6正常、1/6罗氏易位携带、4/6异常;倒位
学位
为了解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色谱方法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SL1(1)、人参皂苷Rh1(2)、三七皂苷R8(3)、竹节参皂苷Ⅳa(4)、越南人参皂苷R10(5)、人参皂苷Rg1(6)、菠菜皂苷A28-O-β-D-葡萄糖苷(7)、齐墩果酸28-O-β-
期刊
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5.6人患病(2018年约13人),新发病例约60.4万人(201年为56.9万人),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约8.8人死亡(2018年约7人),死亡例数为34.2万人(2018年为31.1万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