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科学教育的人文目标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fnxk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由科学目标和人文目标组成。科学目标是浅层目标,展现的是“人力”的增长;人文目标是深层目标,体现的是“人性”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完成塑造整全人的教育使命。而科学目标本身是一个体系,包括三大基本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方法目标、科学精神目标。人文目标渗透在科学目标各子目标中。从这三项目标考察我国目前的大学科学教育,实际存在人文目标缺失的状况:科学知识目标有事实传授,无人文价值传递;科学方法目标承载技术训练、缺少心智养成;科学精神目标只求真,不扬善、不尚美。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目标定位的科学主义和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复归人文目标是大学科学教育的应然追求。一方面,人文目标是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科学目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人文目标是大学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更为本质的追求,理由有三:它体现了科学教育培养人的质的规定;科学教育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科学目标的限度需要来自人文的指引。只有人文性的追求明确成为教育目标时,才能使大学科学教育走上科学与人文相生相促的良性发展的道路。培养有理性的善人是大学科学教育的人文目标。不过,这种人文目标的确立是以科学目标为前提的,科学理性是行善的能力保证、科学良知是行善的内在驱动力,人文目标是理性与善的统一。只有坚持知、情、行的一致、加强科学教育载体的人文性负载与挖掘、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结果评价多元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文目标。明确人文目标既是当前我国大学科学教育的需要,也是对教育目标人文化国际潮流的顺应。国际上新的教育目标层次的设定、“科学素养”传达出的强烈的人文讯息、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科学的人道主义”口号等等,都表明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人文面的日益彰显。现代大学对科技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也为人文目标的设立和明确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其他文献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推动下,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从1999年初现端倪到现在的迅猛发展,历时十载,数量达到318所,在校生已达186.6万人,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呼吁和倡导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行为,以期我国高校实施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此激发教职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各方
人格教育史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以前的“智力发展”转向“人格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
伴随着选课制的出现,学术指导在美国高校应运而生,并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研究领域,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极
2011年被称为是“微博热”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诸多公共议题的探讨都被放置于微博平台上进行,微博平台的舆论场作用渐入人们视野。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钱云会事件”、核
Black和Scholes在1973年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作为最经典的欧式期权定价方法被研究者和投资者广范使用。该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标的股票市场流动性充分,任何数量的股票均可以
林语堂作为一名作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的多重身份吸引了学者和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其中针对林语堂英文作品中的语言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文章很少。这篇论文将从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也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公办院校办学经费短缺、扩招空间有限、甚至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下和民办院校办学、
本研究以美国研究型高校和中国Q大学物理系的教师为对象,研究他们学术机构流动的频次、方向以及学术产出情况,同时分析了学术机构流动频次和方向分别对其学术产出的影响,并且
英语否定表达有时较为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用法,并且表示不同含义。一些助动词+not的形式及no的一些变体,其用法和含义更为复杂。本文就此加以探讨,并涉及一些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