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合成及改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ob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合成聚乳酸的方法,并优化其合成工艺以提高分子量,同时还对聚乳酸改性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和聚(乳酸-甘氨酸)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研究了用固体杂多酸磷钨酸为催化剂,直接法合成聚乳酸。以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确定磷钨酸结构和晶形结构,并通过FTIR分析及粘度法对聚乳酸的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检测。实验得出了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聚乳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钨酸用量为乳酸质量0.5%,真空度1-2kPa,温度170℃,反应时间6h,得到一定粘均分子量的聚乳酸。其次,采用开环聚合法,固体超强酸S042-/Zr02-Ce02为催化剂,催化丙交酯和聚乙二醇合成PLA-PEG嵌段共聚物,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的影响,并通过FTIR、Hammett指示剂法及NH3-TPD等方法对固体超强酸的酸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50℃时,得到的固体超强酸S042-/Zr02-Ce02酸强度与酸量最大,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PLA-PEG嵌段共聚物,当PEG分子量6000、反应时间9h、反应温度170℃、催化剂用量为丙交酯质量分数的1.0%时,得到PLA-PEG共聚物的特性粘度最大,为1.693dl·g-1。最后,进行了氨基酸对聚乳酸的改性研究。以丙交酯和甘氨酸为原料,将甘氨酸制成环状单元吗啉-2,5-二酮,丙交酯与吗啉-2,5-二酮开环共聚,通过FTIR与核磁(1H-NMR)确定产物即为聚(乳酸-甘氨酸)。并通过实验探索出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为丙交酯质量0.3%,温度160℃,反应时间8h,得到的共聚物特性粘度最高,可达到0.91dl·g-1。
其他文献
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涟钢高炉焦比高的原因。通过改造设备,采用优质原料,改进高炉操作,提高煤粉喷入量,高炉焦比明显下降。
常规的局部放电实验无法检测试品的实际放电量,这不利于对局部放电机理的教学和研究.本文设计了一种可测量实际放电量的局部放电实验电路,利用该实验电路可以在低电压情况下
本文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企业、研究所和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性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模式。对新形式下我院在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方
某矿业公司银回收率较低,为了提高银的回收,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通过加强银的浸出率和提炭频次及活性炭的品质,提高了银的浸出率和活性炭的吸附率。银回收率提高了7%
中小学一线教师对科研往往选择避而远之。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从“小”处开始,循序渐进,慢慢打破科研僵局。文章分别从发现课题,研究课题,撰写成果等三大方面,阐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与Treg细胞在H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HT患者(HT
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近20年来成绩尤为突出。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清末至当下的中国俄苏文学的学术发展脉
目的探讨经过氧化氢(H2O2)损伤干预下Rab30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促凋亡通路。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和H2O2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
<正>"昨天的作业得了几只老鼠?"当妈妈这样问的时候,也许她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已开始了挑剔和责难,当然,还有步步紧逼的唠叨。而这时候,让她更没有想到的是,战斗一触即发——
【正】第39届杰斐逊讲座教授史景迁(Jonathan Spence)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杰出学者。他以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和优雅的文笔闻名于世,他令人惊叹的众多著作和文章帮助西方更好地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