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祥符调,发源于河南开封,历史悠久。经过三百年的孕育发展,成为梆子腔系中的重要一支,即河南梆子(后称为豫剧)的母调,而后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分散衍生成为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大高调等分支,广泛传播于河南省内,并出现了以“五朵云”为杰出代表的众多戏曲名家,深受当时普通劳动人民的喜爱。但,豫剧祥符调在最初却是以“土梆戏”的面目示人,并不受上流社会阶层的重视,甚至还被鄙薄、不屑,同时,戏曲艺人本身的社会地位也极其低下。直至30年代初,以樊粹庭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到对豫剧祥符调的改革中来,才使得原本只能红火于乡野的曲调,以崭新的面目登上了城市中心的大舞台,并轰动一时。新中国成立后,艺人的社会逐步提高,戏曲艺术也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相较于其它剧种、曲调的勃兴,祥符调的发展却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没有重现30年代的辉煌,在新时期甚至出现了衰微的颓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祥符调是豫剧根之所系,母之所在,也是豫剧唱腔的主流,了解祥符调的发展流变,在新时期为何出现衰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对于豫剧祥符调的振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本文共分为四章,论述豫剧祥符调的源流、发展、改革和在新时期的生存中所面临的困境,并以其作为例子,展望今天豫剧的发展。首章梳理祥符调的发展流变之后,本文的第二章着重提到,在“土梆戏”为知识分子所鄙薄时,站在时代前列,为祥符调,乃至豫剧事业改革、创新而鞠躬尽瘁的“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他的改革是承前启后的,不仅注重外在形式,如对器乐伴奏、演出服装、剧场陈设、舞台效果等方面的改革,更注重戏曲表演的内核,尤其是在剧本改编和创作方面,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保留了唱腔的原汁原味,而且雅化了唱词,使之通俗易懂,质朴无华,但又不失欣赏性和文学性,着实难能可贵。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之外,演员本身也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对祥符调进行着改革,例如:著名豫剧祥符调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关灵凤等,多年的舞台经验,使她们对舞台表演有着自身的独到见解,在演唱时会更加游刃有余。本文的第三章将时间跨度拉到1949年以后,经历了30年代的辉煌后,新一代的豫剧祥符调艺人对曲调的发展更多是在传承方面,例如,流派的产生,包括樊粹庭在抗战时期所创办的“狮吼儿童剧团”也在上个世纪为豫剧事业的发展所注入了大量的新生力量。只侧重于传承的单方面开拓,使祥符调的发展开始慢慢显露出问题,如演员的改革能力在不断弱化等。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来临之后,不仅是对豫剧祥符调,甚至是对戏曲艺术的整体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本文的第四章,采用抽样调查和跟团采访两种方式方法来详细阐释这些问题,以及面对这种现状今人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戏曲艺术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的每一个人,娱人也育人,开封是祥符调的发源,今天的开封仍然不乏许多爱好戏曲的普通人,所以本文的所采用的切入点是以普通人作为第一视角,关注祥符调的发展,也关注整个豫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