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矿产俄语的汉译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该倡议为推动中哈两国深入合作、实现双方长期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矿产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中哈两国在矿产领域存在一定的资源互补性,矿产领域的合作无疑是双方合作的重点方向。基于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政策优势,近年来中哈两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加。国际矿业主体间的交流与协作依赖于翻译活动的有效开展,矿产俄语汉译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矿产俄语文本具有自身的词法和句法特点:通常使用大量专业术语、缩略语、被动形动词、动名词等,这使得文章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经常借助被动结构、复合句的形式描述现象,凸显科技文本的客观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缺少矿产专业背景知识导致译文不够精准,无法正确传达作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占主要地位,兼有读者和作者的多重身份。译者应平衡好作者、文本、读者的关系,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译出符合作者和读者认知的文本。以认知科学和翻译学为理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翻译属于认知活动之一。该翻译观对于特点和难点均突出的矿产翻译来说,具有指导意义。本报告以笔者翻译的两本由哈方出具的俄语矿产书籍为主,还包括俄文图纸、表格作为材料依托,以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为理论指导,分析译文,根据矿产俄语的语言特点,寻求最佳翻译方法和技巧,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矿产俄语汉译的探析,有助于科技类文本翻译的进一步完善,提高翻译速度与质量,期待能对未来的科技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语言学中,顺应理论(即语用顺应理论)是由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杰夫·韦索尔伦(Jeff Verschueren)创立的。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不断顺应交际情境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手段与内容,以达成自己的交际意图。以此理论为基础,本论文探讨了俄语广告互文文本的顺应性问题。其中,顺应性体现在广告文本在背景、语境和结构因素(语言风格与形式)等方面的顺应过程中
学位
本文选择了2014年8月28日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所发表演讲中的24篇为论文素材,分析其演讲的言语特点。文章主体部分分为四章以及结论,分别从文本,言语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绪论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之前关于政治演讲的论文文献内容。第一章为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了埃尔多安的经历以及本文所涉及的语料概况。第二章内容从文本方面对演讲进行分析,主要论述方向为句式
学位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阳离子膜电解制备氧化钕的方法。以氯化钕溶液为原料,首先经过电解转化沉淀析出氢氧化钕,再经煅烧获得氧化钕。循环伏安测试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钕溶液电解制备氢氧化钕过程是电解脱酸和氢氧化钕沉淀析出的耦合过程,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同时研究了氯化钕溶液初始浓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电解过程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钕溶液初始浓度为0.3 mol/L,电流密度为250 mA/
期刊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反映形式,它能够反映文化下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性格、社会意识等等。不同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反映周围的现实世界,这种独特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在该民族的观念体系中得到体现,使操该民族语言的团体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使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世界图景就在此基础上形成。世界图景能够通过语言得到展现,而作为语言世界图景基本单位的观念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对象,因此,对观念的研究在某种
学位
语言与社会紧密相关。语言在记录社会发展足迹的同时,不断自我完善,词汇越来越丰富。委婉语作为替代词汇,在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无论说话人是哪个民族,从事何种职业,为了达成预期交际效果,他都要用到委婉语。本论文旨在对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委婉语的使用状况进行社会语言学视角的探讨与研究。论文由引言、三章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构成。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分析法、统计法、引证法、分类法及归纳法。论文的新意:本论文从社会语言
学位
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令国人关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修订更是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关注。白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重要伙伴,同中国的交往也在不断加深,立法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加强。中白两国实现了全方位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完善中白法律交流秩序,本文对《白俄罗斯共和国第278-З号婚姻和家庭法》(节选)的翻译做了研究,为婚姻法汉译后续的研究抛砖引玉。本翻
学位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俄罗斯汉学研究成果俄文版《中国通史》第七卷(节选)的翻译实践项目写作完成的。报告通过分析研究原文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翻译转换问题,更加清晰地认识俄汉语之间的翻译转换规律和翻译之不足。该篇翻译实践报告写作源材料选自该书第七卷其中三个章节,内容主要介绍了1912-1949年中华民国时期的科学、教育、文化、国民党政治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笔者在材料文本分析过程中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卡
学位
本文以赖斯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以俄语版《中国通史》第七卷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中国”的汉译为研究对象,探讨翻译俄语历史文本的方法及技巧。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可以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俄语版《中国通史》第七卷讲述的是中华民国史,记录了1912—1949年间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根据赖斯文本类型划分属于信息型文本,对这一类文本的翻译和案例的分析
学位
笔者于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下设的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教学点进行实习。该校副校长В.В.Климук积极开展与中国高校的文化和学术交流,并积极和中国国家汉办开展合作。因为笔者是在外方院校工作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所以В.В.Климук委托笔者协助翻译与中方合作的所有往来文件。随着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汉语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副校长В.В.Климук积极向中国汉办申请创办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