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学是人学,这是在任何历史境遇下都不曾改变的事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使“涉疫小说”这一曾被忽略的小说类型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热点。世界因文学而恒久,文学因比较而绚烂。因此,对涉疫小说的书写进行比较研究是有必要的。中法两国当代小说家在涉疫小说的书写过程中呈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质,两者既有着彼此共通的情感叙述,也有颇具个性的观念呈现。经文献查阅与梳理、文本细读与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这是在任何历史境遇下都不曾改变的事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使“涉疫小说”这一曾被忽略的小说类型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热点。世界因文学而恒久,文学因比较而绚烂。因此,对涉疫小说的书写进行比较研究是有必要的。中法两国当代小说家在涉疫小说的书写过程中呈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质,两者既有着彼此共通的情感叙述,也有颇具个性的观念呈现。经文献查阅与梳理、文本细读与剖析,本文综合运用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病的隐喻与书写理论等研究理论,对中法当代涉疫小说的书写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索中法当代涉疫小说书写的产生机制、创作策略与价值追求。本文正文共分为三部分,即绪论、主体、结束语。其中主体由三章分述。在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本选题的写作缘起与包含创新点在内的研究意义、结合前辈学人的研究资料对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及与论域相关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同时表明了选题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在本文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中法当代涉疫小说的产生机制。历史赋予了小说家进行小说创作的灵感之源。中国漫长的瘟疫史、法国惨烈的黑死病共同伴随着两国涉疫小说的生成;文化给予作家不同的使命,体验感悟式文化要求中国作家大胆介入现实,而理性思辨式文化赋予法国作家思索存在奥义的使命;同时,当代涉疫小说的生成离不开近现代涉疫小说的创作积淀,“守正出新”一直以来都是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对近现代涉疫小说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涉疫小说的书写实现了从苦难言说到灾难认知的宏大叙事之重构,法国当代涉疫小说的书写则在高雅叙述向通俗表达的过程中完成了经典内涵意义的消解。在本文第二章,主要阐释了中法当代涉疫小说的创作策略。在创作策略上主要对两国当代涉疫小说中关系与情感的建构方式以及潜藏于涉疫小说书写之中的多元话语进行相关分析。在多重关系构建的书写中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人与自我三对普遍关系,彰显着涉疫小说书写的共同性;而在情感建构的书写中围绕着亲情、友情、爱情三种普遍情感,呈现出涉疫小说书写的个别性。在涉疫书写中存在着稳定的模式,中法两国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隐喻修辞、涉医书写与女性书写,却又有着跨越国别的不同话语叙述。在本章中有跨学科分析、多视角切入等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但始终未曾脱离中法当代涉疫小说文本的文学性诉求与文化学内涵,坚守文学本位。在本文第三章,主要表明了中法当代涉疫小说的价值追求。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两国当代涉疫小说经书写后产生的文学疗愈价值与社会干预价值,同时也在分析涉疫小说书写中固有的、传统的模式化写作倾向后提出涉疫小说书写应当追求的新美学使命——建造“命运共同体美学”的诗意家园。涉疫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类型,所具备着的社会使命与美学追求是可以兼容的。同时也针对“面对疫病,文学何为”这一迫切的现实问题进行文学批评与创作实践双重层面上的思索与忖量。在结束语部分,笔者将对本文进行全文的回顾与简要总结。文学书写作为一种解构的文学力量,是对文学传统中定型化了的认知模式进行拆解的方式。人类唯有超越国别、种族、性别、阶级等社会框定的权力规训的桎梏,才能在疫病威胁之下建立共赢、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也更加印证了“文学即人学”。因目前学界对涉疫小说的不同国别之间的比较研究并非是硕果累累,仍旧处于开拓期,甚至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间。囿于笔者的智识水平与篇幅限制,本文为笔者的一家之言与管窥之见。因此,笔者寄希望以本文来抛砖引玉,期待学界对逐渐“浮出历史地表”的涉疫小说的相关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将是本文最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许筠出生在朝鲜儒学世家,是朝鲜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学者。他曾三次出使中国,三次参与接待明朝使节,留下了丰富的朝天文学作品,活跃在朝鲜朝政坛和文坛。本文以许筠三次出使明朝所留下的朝天诗歌(《惺所覆瓿藁卷一:<丁酉朝天录>》、《乙丙朝天录》二卷》以及收录于《皇华集》中的许筠与明朝文人的唱和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许筠朝天汉诗中对于明朝自然、建筑、社会制度、风俗、人物等不同方面的记录和描写,探究许
<正>因为新冠疫情,我已经习惯了骑车时佩戴口罩。可是因为我同时戴了眼镜,从口罩鼻夹处溢出的呼气就会冲到镜片上,使眼镜起雾,给骑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只要从冷环境进入热环境,热环境中的水蒸气在镜片表面遇冷,也会使眼镜起雾,严重影响视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随着社会对实践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对推进教学进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型——探究课,并给出相关策略,这样的探究课既能有效教学,又能成为培育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摇篮。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族裔共存的国家,通常也被形容为由移民组成的国家。从历史中可以看出,自建国以来,美国的移民政策伴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移民构成中,菲律宾移民是其最重要的来源国之一、也是移民数量增长最迅速的群体之一,他们在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不同时期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本文的主旨是探讨《1965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的颁布对菲律宾移民历史造成的各种影响和产生的变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曾在2003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得过欧美多个国家的最高文学奖项,如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和英国文坛最高荣誉布克奖。《洪水之年》出版于2009年,曾被提名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它讲述了在未来的某个时代,荷尔史威瑟大院的科学家通过“天堂项目”研发长生不老药物时引发了如同洪水一样的瘟疫,几乎所有人类的痕迹灭绝了,而素食
进入新时代以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入“深度融合”阶段。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进行梳理,基于具身教学环境三大特征,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具身认知视域下GeoGebra融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并对课堂教学四环节“情境感知—具身探索—操作体验—反思监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惺叟诗话》的作者是朝鲜朝中期的许筠,该书收录于这位著名文人的《惺所覆瓿稿》中。本诗话按照时代先后顺序,主要评述了自新罗时代的崔致远,至朝鲜宣祖时代上下八百年间的80多位代表诗人及其诗作。该书在诗作选取上题材丰富,在书写内容、品评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完整表达了许筠的诗论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对朝鲜诗坛的影响。本论文拟从书写理论入手,以影响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中朝诗歌交流的视
为了能使驱动设备实现俯仰运动,且运动角度范围为0~90°、收装状态为水平状态、工作状态为72°的要求,研制了一种电动展开机构。阐述了电动展开机构基本功能及使用要求,介绍了机构的组成、环境适应性,并对主要关键部位进行了分析与校核。
2021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用户规模达到6.66亿,移动游戏占据了实际销售收入的70%以上,移动游戏作为我国游戏市场量最大的一部分,前景发展十分广阔。同时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对其的监管是不容忽视的。2016年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的发布,也标志着我国移动游戏出版逐渐从网络游戏出版中细分出来。但也正是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版体制、
苗建时是西方汉学界中年一代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当代道教与生态等领域,展示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道教对生态建设做出贡献的可能性。苗建时不满足于简单地解释道家哲学及道教宗教传统,他在理论与方法创新上也有着与传统汉学家不同的建树。他提出的“自然主体性”、“液体生态”、“身体有孔性”以及“地域想象”等理论,和从美学、伦理、政治、精神上体验世界等方法,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