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大气氮沉降对亚热带喀斯特森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机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以含氮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及石化能源燃烧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活性氮快速增加,导致大气氮沉降也相应快速增加,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氧化亚氮(N2O)是对流层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平流层主要的臭氧破坏物质。森林土壤氮转化过程排放是大气N2O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研究森林土壤N2O排放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土壤氮转化过程,也有助于揭示土壤N2O排放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制,为提高地球系统模型对土壤N2O排放的模拟与预测能力提供科技支撑。尽管全球范围内针对森林土壤N2O排放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在非喀斯特森林开展。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由于土壤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具有一系列特殊属性,导致土壤N2O排放及其产生过程也可能异于同纬度的非喀斯特森林,因而需要开展针对性研究。本研究以桂西北典型喀斯特森林为对象,在森林的二个坡位,即洼地和坡地土壤分别开展模拟大气氮沉降的氮添加实验;在每个坡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氮添加处理,包括对照(不额外添加氮)、中氮添加(氮添加水平为50 kg N ha–1 yr–1)和高氮添加(氮添加水平为100 kg N ha–1 yr–1)。首先,采用静态箱法在野外条件下连续三年观测土壤N2O排放通量;在此基础上,为了揭示不同路径对土壤N2O排放的相对贡献,我们采用15N–18O同位素双标记技术研究了自养硝化、异养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硝化耦合反硝化、异养反硝化、联合反硝化等过程对土壤N2O排放的相对贡献;最后,由于硝化过程氨氧化过程是N2O的产生的主要路径,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结合酶活性化学计量、土壤理化性质及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等指标阐释了土壤N2O排放的主控因素及土壤N2O排放在坡位之间差异的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针对原位检测土壤N2O排放的研究表明,三年氮添加持续增加了洼地土壤N2O排放,然而,仅在2017年高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坡地土壤N2O排放。在对照组,洼地和坡地土壤的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16±0.24 kg N ha-1和1.50±0.06 kg N ha-1。氮添加导致洼地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增加了88.7~113.3%,主要是由于氮添加引起洼地土壤铵态氮(NH4+)、硝态氮(NO3-)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有效性和AOB amo A基因的丰度增加所致。高氮添加导致坡地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增加了84.3%,主要是由于高氮添加导致NO3-和碳有效性及AOB amo A和nir K基因丰度增加所致。由于洼地土壤氮水平较低,中氮添加导致洼地土壤N2O累积排放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坡地。(2)针对土壤N2O排放路径的研究表明,自养硝化途径(氨氧化、硝化细菌反硝化和硝化耦合反硝化)占N2O排放总量的70%以上,而反硝化途径(异养反硝化和联合反硝化)在两个坡位土壤N2O排放中的作用较小。在洼地土壤,氮添加同时促进了AOA amo A基因的表达和氨氧化过程N2O的排放,但抑制了AOB amo A、nir S、nos ZII基因表达和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硝化耦合反硝化过程N2O的排放。相反,在坡地土壤,氮添加促进了AOB amo A、nos ZII基因的表达和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N2O的排放,抑制了nir K基因的表达和异养反硝化过程N2O的排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土壤N2O的排放路径及其贡献受坡位影响。(3)针对氨氧化过程N2O排放的研究表明,在二个坡位土壤N2O的产生中AOB均占主导地位。对于有机层土壤,氮添加促进了洼地土壤AOA对N2O排放的贡献,主要是由于氮添加引起微生物碳限制得到缓解进而增加了氮矿化速率加快所致;而氮添加抑制了坡地有机层土壤AOA和AOB对N2O排放的贡献,主要是由于氮添加导致微生物磷限制加剧进而降低了氮矿化速率所致。对于矿质层土壤,氮添加通过增加氨有效性而促进了洼地土壤AOB对N2O排放的贡献;氮添加促进了坡地土壤AOA和AOB对N2O排放的贡献,主要是由于氮添加加剧了微生物碳限制、减缓了磷限制而导致氮矿化和氨有效性增加所致。我们的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氨氧化过程对N2O排放的贡献大小及其机制因坡位而异,因此,应将AOA和AOB因坡位不同而导致生态位差异这个因素纳入到地球系统模型中,以便更好地预测大气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土壤N2O的排放情况。
其他文献
<正>据《北方园艺》2023年第3期《不同生物刺激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程大伟等)报道,为评估生物刺激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在不同生育期冲施海藻酸、聚谷氨酸和矿源黄腐酸钾3种生物刺激剂(清水作对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海藻酸、聚谷氨酸和矿源黄腐酸钾均提高了“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综合品质,
期刊
<正> 仲景“桂枝汤”是治疗“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历代医家十分推崇。贺老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应用此方治疗了一些疑难病证,取得了满意效果。爰举例报道如下: 久病体虚,营卫不调丁××女42岁1977年6月27日初诊:一身畏冷,恶风,出汗多,已五年半,曾服很多中、西药皆无效。来诊时,虽已夏天,患者仍戴厚帽,着厚衣,自诉上楼则心悸,常易感冒,天热则皮肤冷,大汗出,天冷则手足不
期刊
<正> 缺氧其病因多与痰浊,瘀血,痰瘀以及气滞,气虚,阳虚等有关。在脏腑中多涉及肺肾和心,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试探讨其证治分型及其机理。
期刊
以番茄为供试作物,采用大田种植的方式,研究矿源黄腐酸钾与生物有机肥不同施肥配比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配比量在1∶50~75的范围内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等指标促进效果不同程度高于CK和单独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同时与CK相比对品质指标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对产量指标进行分析,矿源黄腐酸钾和生物有机肥配比在1∶50~150范围可使番茄增产21.20%~27.1
期刊
目的:通过建立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研究模型,检测牵张成骨新骨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的表达差异,研究PTH在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对巨噬细胞的极化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大耳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4只/组。对照组术后第三日开始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l,实验组术后第三日开始隔日注射甲状旁腺激素(P
学位
库木塔什萨依萤石矿床位于阿尔金造山带,为近年所发现的具有大型找矿潜力的萤石矿床。区内萤石矿含矿建造为阿尔金岩群a岩组黑云斜长片麻岩建造、大理岩和碱长花岗岩建造,控矿、容矿构造为区域性北东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萤石矿化主要赋存于萤石方解石脉中,次为构造角砾岩中。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萤石、方解石,次为石英和云母。萤石矿石和围岩(碱长花岗岩)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萤石矿脉中主要含钙矿物(萤石、方解石)
期刊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进一步检测Notch-1的表达是否随着整合素β1的表达改变而变化,对整合素β1影响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讨论。方法:(1)本实验研究通过瞬时转染方法利用整合素β1-si RNA敲低SCC-25细胞的整合素β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研究,检测转染后SCC-25细胞整合素β1基因相对表达
学位
皮肤菌群在帮助宿主适应不同环境、维持宿主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栖息环境从水生转变至水陆两栖,皮肤结构伴随个体发育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皮肤菌群的营养来源和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皮肤菌群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结合个体发育特征研究两栖动物皮肤菌群特征,有助于了解两栖动物皮肤菌群在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状元桥、八角田和山顶湖的猫儿山小鲵(Hy
学位
目的:通过从临床患者口腔中直接分离鉴定的变异链球菌株作为亲本实验株,构建hit基因缺陷菌株,以此来研究NCBI所推定hit基因的细菌周期调控功能,并初步探讨hit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相关致龋特性包括产酸、耐酸及生物膜形成等的影响。方法:1.在临床上采集患者龈上菌斑,采用MSA(含杆菌肽和1%亚帝酸钾)选择性培养基厌氧培养筛选,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反应及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变异链球菌h
学位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2软件对儿童及青年的腭中缝、颧颌缝以及颈椎的成熟阶段进行测量分析,为临床上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的扩弓时机、扩弓方式以及骨性III类患者前牵引的时机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08月-2021年09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36例6-20岁患者的CBCT资料,以DICO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