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磷脂酶C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以及膜脂代谢调控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脂酶(Phospholipase)是一类催化甘油磷脂水解的酶。依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即磷脂酶A(Phospholipase A,PLA)、磷脂酶B(Phospholipase B,PLB)、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四类。在植物中,磷脂酶C可以根据其水解底物的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hosphoinositide-specific PLC,PI-PLC)和磷脂酰胆碱类磷脂酶C(phosphatidylcholine-PLC,PC-PLC)。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合344为试验材料,选用硫酸新霉素(Neomycin Sulphate,NS)作为抑制剂,使用100 m M NS对两叶一心的玉米幼苗进行抑制处理。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脂质组检测技术,解析玉米幼苗叶片在磷脂酶C抑制下的脂类代谢的调控和磷脂代谢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分子、生理以及生化三个方面探究磷脂酶C如何参与光合响应及脂类代谢调控。为发掘磷脂酶C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磷脂酶C抑制下,玉米幼苗叶片逐渐失绿变红,叶片逐渐萎蔫,与对照相比,植株更加矮小。在株高、叶片鲜重、叶片干重、根长、根系鲜重和根系干重都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增重,但都少于对照。同时,分枝数、根尖数、根系直径和根系总长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但处理少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磷脂酶C参与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尤其是侧根的生长发育。对玉米幼苗进行伊文思蓝染色处理,发现抑制处理后,叶片颜色深度随着抑制时间的增加而渐渐加深,说明在磷脂酶C抑制下,增加了幼苗叶片的细胞损伤程度,这与MDA含量测定的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说明,磷脂酶C的抑制,影响了玉米幼苗的生长与发育,同时破坏了细胞膜的稳定性。2、本研究对低磷脂酶C抑制的光合作用、光合产物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处理与对照相比最大光合速率逐渐降低,暗呼吸作用降低。淀粉随着处理的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对照,在3d时处理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淀粉、纤维素、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都随着处理的时间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光合色素以及气孔研究发现,磷脂酶C的抑制主要影响了叶绿素从头合成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减少,最终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在气孔上,主要影响了气孔导度,降低了CO2的进入。结果表明,磷脂酶C参与叶绿素的合成以及气孔开合,从而影响了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3、本研究利用BMK测序平台对抑制处理0d、1d、3d、5d的玉米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5d NS vs 0d CK对比组中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说明在磷脂酶C抑制下5d时会诱导大量的磷脂响应基因表达。将比组中表达量变化幅度1以上(|Log2FC|≥1)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转录因子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发现NAC和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通过对磷脂酶C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的PLCs在表达上呈现出一定相关性。发现Zm PI-PLC3与Zm NPC4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9;Zm PI-PLC2与Zm NPC2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接近-1。4、在磷脂酶C抑制条件下,与磷脂相关代谢通路受到了显著的影响,说明磷脂酶C在脂类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MGDG、DGDG以及PC差异明显,并且DAG含量与MGDG、PI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抑制条件下,PIP2降解途径和PC/NPC途径受到抑制,这导致细胞膜上DAG与IP3生成的含量减少以及通过PC/NPC途径生成DAG的量减少。我们发现,随着磷脂酶C抑制时间的增加,PAH和PLD/PAP/LPP途径被激活,这导致DAG含量在抑制后期有所升高。这些发现表明,在磷脂酶C抑制下,DAG的周转率提高了,这解释了脂质组学分析所揭示的DGA含量在抑制后期上升以及PC积累的原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生理及脂质组数据的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磷脂酶C在玉米叶片膜脂代谢互作网络图,为深入解析磷脂酶C在磷脂信号途径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19年4~7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露地栽培区进行。试验以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试材,利用浓度为3.5×108cfu/g的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进行试验处理,粉剂采用穴施。试验共设置4个试验处理,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用量分别为1、2、4、8 g试验处理,以不施用木霉菌剂为对照。通过测定豌豆幼苗期的形态指标以及豌豆幼苗期、抽蔓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的物质积累量指标、生理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制品的需求量及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生产上大豆品种类型繁多,品种间的产量、品质、加工出的豆制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30个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于2020年在九三垦区区域的尖山农场(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嫩北农场(黑龙江第五积温带上限)和建边农场(黑龙江第五积温带下限)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置试验,收取在各试验地点能够正常成熟的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春小麦种植区适宜的收获时期、成熟期小麦穗发芽发生的温湿度条件、以及不同发芽进程和比例对面粉品质的影响效应,以本地区主栽小麦品种—龙辐麦1号、龙麦35、克春8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收获时期、收获期降雨情况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成熟期小麦穗发芽的影响;不同发芽类型子粒与正常小麦按重量比例混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收获时期的推迟,小麦植株个体
根腐病是设施黄瓜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目前,黄瓜嫁接栽培已成为克服土传病害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促生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嫁接栽培与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抗病和促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二者作用的效果及生理调节机理是否相同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木霉菌菌剂使用方法研究其对黄瓜砧木幼苗生长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具有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植保作业中被广泛使用。喷杆悬架系统作为连接喷杆和喷雾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对喷杆工作时稳定性和最终的喷雾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喷杆悬架的研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喷杆结构和技术研究现状,以高地隙喷雾机喷杆悬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幅宽为21m的喷杆悬架,对喷杆悬架进行了数学建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各个时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以有效的抑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生防菌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使用受局限。而理想措施是化学药剂与生防菌联合使用,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试验将生防木霉菌和芽
为探究减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实际生产的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达到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和保护黑土地的目的。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试验基地进行。以嫩江农场主栽的农家黑大豆品种青仁乌1号为供试品种,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置:当地氮肥施用量(100%)、当地氮肥施用量一半(50%)、不施用氮肥(0)等3个氮肥施
为改善好氧堆肥曝气量预测精度低、曝气效率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曝气供氧量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改进GA-BP神经网络的曝气供氧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标准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相比,C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曝气供氧预测中具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一号反应器C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
为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小豆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于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盆栽场内进行,以珍珠红、宝清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于红小豆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生长喷施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系统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籽粒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对红小豆植株形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黑龙江省育秧过程中发生尤为严重,对黑龙江稻区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选择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在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水稻恶苗病菌种类及致病性基础上,对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生的条件及水稻恶苗病的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黑龙江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区采集恶苗病病株样本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