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持续转型,乡城迁移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家庭迁移取代以往的个人迁移,在中国人口迁移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对于微观家庭发展与宏观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乡城家庭迁移的实践,家庭迁移系统中由个体迁移向部分家庭成员迁移和举家迁移模式的演进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事实和必然趋势。本文使用“国内迁移和社会保障”课题组南京市乡城家庭迁移调查数据,依据家庭策略和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使用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乡城迁移家庭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对乡城迁移家庭的现状、迁移决策及其社会效应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乡城家庭迁移系统演进已经在迁移类型和迁移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家庭迁移率已经过半,其中完整家庭迁移率占比近三成。迁移家庭呈现出小型化、迁移家庭内成员关系多样、“核心家庭和单身家庭双峰并存、扩展家庭为辅”、家庭内部梯次迁移批次减少、速度加快等特点。乡城家庭迁移是以安全为基础,以追求更好生活为目标的家庭策略性努力。对城市生活风险越注重的家庭首次迁移时越倾向于个体迁移,对家庭情感越珍视的家庭越倾向于举家迁移。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抗风险能力越强,社会支持网越强,家庭举家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风险控制是家庭分批次迁移决策时的主要依据。先行者会依据自身生命阶段选择家庭迁移批次,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曲线形态;对城市生活风险感知越多、家庭生活成本越高,家庭迁移批次也越多。在批次间隔决策方面,风险控制是基础性策略目标。风险控制能力越强,家庭迁移间隔时间越短;迁移成本越高,批次间隔与家庭迁移持续时间也越长。此外,家庭团聚意愿越强,批次间隔越短。乡城家庭迁移的社会效应明显。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通过重建初级群体,对个体形成基础支撑;化解家庭问题,促进家庭稳定;降低城市化成本,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倒逼体制改革,为促进社会稳定提供新基点。与此同时,作为对原有迁移秩序的一种冲击,其在转变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社会现象:形成新的家庭风险;农村的地理性衰败;社会流动和社会融合困境显性化;与国家间关系的紧张等。本研究探讨了乡城家庭迁移的决策机制及其社会效应,这将有利于拓展现有国内迁移研究的领域,丰富中国乡城迁移流动这一主题的已有研究成果。此外,笔者依据研究发现进行了相关讨论——进一步讨论所用理论的优点和局限,尝试构建雪球迁移理论,定位乡城迁移者的历史地位,反思未来研究推进等,特别是对社会政策构建的讨论——为完善乡城家庭迁移政策提供经验基础和学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