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其肝脏相关并发症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动态变化及其肝脏相关并发症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在近些年来应用广泛,但与CHB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肝脏严重疾病仍然时有发生,相关并发症并不罕见。另外,关于各种药物对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肝脏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两种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之间。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抗病毒药物对于CHB患者HBV DNA病毒学应答等的影响,同时也比较了不同药物治疗的肝脏相关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并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3658名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使用不同药物治疗的CHB患者的数据。纳入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HBV DNA大于5log10 IU/ml且排除了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被诊断为肝硬化及其他肝脏相关并发症的患者。结果:我们从重庆医科大学慢性乙型肝炎综合临床数据系统(Integrated Clinical Data Systems of Chronic Hepatitis B,ICDS-CHB)数据库中筛选出3658患者,分别有60、29、168、2547、735名患者接受阿德福韦(Adefovir,ADV)、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ETV和TDF治疗,总计有3539名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另有119名患者接受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其中接受ETV治疗的患者男性占比更高(p<0.001)且年龄明显大于接受TDF的患者(p<0.001)。在HBV DNA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相较于接受NAs和TDF的患者,使用IFN和ETV治疗的患者HBV DNA复阳率更高(p<0.001)。另外,使用ETV治疗的患者发生肝脏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使用TDF的患者(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R=1.149,log-rank-p=<0.001)和年龄>40(HR=1.9,log-rank-p=<0.001)与肝脏相关并发症显著相关。结论:与ETV治疗相比,TDF治疗与更低的HCC风险相关,这可能和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相较于使用NAs的患者,接受IFN治疗的患者未出现HCC,但这可能是因为两组患者数据规模差异等造成的,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第二部分年龄及基线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影响目的:过去几十年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后结果,但挑战仍然持续存在。目前有关CHB的研究中,HBeAg血清学转换和年龄对于CHB患者的影响还不完善。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使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治疗的,基线HBeAg和年龄不同的患者的临床数据,探究其对患者HBV DNA和肝脏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并分析了2547和735名ETV和TDF治疗的患者。并按照年龄<18岁、18-30岁、31-40岁、41-50岁、>50岁和HBeAg(+)&ALT(+)、HBeAg(+)&ALT(-)以及HBeAg(-)进行分组。结果:以年龄分组的ETV治疗患者中,>50岁组的患者在随访期间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占比最大(383,72.3%),出现病毒学复阳的患者占比最小(99,18.7%),Kaplan-Meier分析显示>50岁组比18-30岁、31-40岁和41-50岁组都更容易获得病毒学应答,这一现象在≤40岁和>40岁的患者以及TDF治疗的患者中也能观察到。另外,年龄>40岁的患者在肝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与≤40岁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并且HCC和肝硬化也呈现相同的结果。以基线HBeAg和ALT进行分组的ETV治疗患者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HBeAg(-)组比HBeAg(+)&ALT(+)组和HBeAg(+)&ALT(-)组更可能获得病毒学应答(p<0.001),在TDF治疗的患者中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结果。两两比较分析发现HBeAg(+)&ALT(-)组和HBeAg(-)组肝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g(+)&ALT(+)组(p=0.002,p<0.001)。结论:年龄>50岁和HBeAg阴性的患者更容易获得病毒学应答,而HBeAg阳性且ALT正常、HBeAg阴性和年龄更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肝脏相关并发症。第三部分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单药治疗获得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清除分析目的:关于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血清学清除的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使用NAs和IFN单药诱导的HBs Ag血清学清除之间的持久性差异。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基于真实世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被分为两组:NAs单药治疗诱导的HBs Ag血清学清除患者和IFN单药治疗诱导的HBs Ag血清学清除患者。本研究共纳入198名患者,包括168名NAs单药治疗和30名IFN单药治疗实现了HBs Ag血清学清除的患者。我们将HBs Ag血清学清除后至少具有1次阴性HBs Ag结果,且检测时间与HBs Ag血清学清除时至少相隔6个月定义为“确认血清学清除”。结果:NAs单药治疗和IFN单药治疗患者的一年内确认HBs Ag血清学清除概率显着不同[0.960(95%CI 0.922-0.999)vs.0.691(95%CI0.523-0.913),log-rank-p<0.001]。出现HBs Ag血清学转换的IFN单药治疗患者,一年内和随访期间确认HBs Ag血清学清除的概率高于没有出现HBs 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0.825(95%CI 0.631-1.000)vs.0.539(95%CI 0.306-0.951),log-rank test,p=0.051;0.839(95%CI0.657-1.000)vs.0.489(95%CI 0.251-0.953),log-rank test,p=0.024],即IFN诱导出现HBs 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HBs Ag复阳率更低。73.3%(11 of 15)HBs Ag复发发生在HBs Ag血清清除后1年内。结论:我们的研究为NAs或IFN单一疗法诱导的HBs Ag血清清除的持久性提供了新的见解。特别是在IFN单药治疗的患者中,HBs Ag复阳率相对较高。HBs Ab的存在与IFN治疗诱导的功能性治愈的持久性显着相关。在HBs Ag血清学清除后应持续随访至少1年。
其他文献
由创伤、炎症、肿瘤等疾病造成的骨和软骨缺损发病率高,并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不断增长。细胞外基质(ECM)重塑是缺损修复的重要环节,受到细胞和生长因子的调控,但由于骨和软骨缺损区域内源性细胞和生长因子的供给有限,需要移植或替代材料递送外源性细胞和生长因子来助力缺损修复。目前常用的替代材料中,无论是被视为“金标准”的自体移植物,还是同种异体移植物或金属、陶瓷、高分子支架材料,均难以满足ECM重塑的需
学位
背景:基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的症状管理是未来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方向。采用基于PRO症状作为监测指标,是研究患者疾病负担的新思路、新方法。准确的症状评估,为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以疼痛为中心的症状群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管理焦点。成功的疼痛管理,不但可以缓解疼痛的严重程
学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其特征是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相互易位。这种易位产生了bcr-abl基因,该基因编码具有组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癌蛋白可导致CML的发生。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代表药物伊马替尼可使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获益,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位
第一部分去除C类神经纤维BALB/c小鼠多器官转录组学研究目的:1977年Jancsó等人首次报道了予出生2天的新生大鼠50mg/kg辣椒素皮下注射可以选择性不可逆地去除初级伤害感觉神经元。随后,他们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到予新生大鼠辣椒素处理选择性去除的是无髓鞘的C类神经纤维(C fiber),对有髓鞘的A类神经纤维(A fiber)无影响。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去除C fiber(C fiber d
学位
目的: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该污染具有持久性、蓄积性和不可逆性,对环境可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环境中常见的铅(Pb2+)、汞(Hg2+)等重金属离子含量监测一直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的管控重点。在传统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基础上,利用新材料不断加强研发快速精准检测新方法是环境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防控重金属污染具有
学位
研究背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肝脏和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药物降脂仍然是临床主要的治疗策略,其中包括药物(如依折麦布)阻断外源性脂质的肠道吸收或使用他汀类药物来抑制内源性的脂质合成。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常造成血糖升高、肌肉酸痛、横纹肌溶解、肝肾毒性等副作用,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安全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治疗
学位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无创消融肿瘤的新技术,应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其疗效也得到了认可。但是,由于超声能量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到达深部治疗区域时,超声能量明显减少,导致消融效果降低。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声功率和延长治疗时间来达到消融目的,但这也会对声通道内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产生相应并发症。为此,有学者提出引入增效剂来改
学位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发病率高达6.0-7.7%,但却始终缺乏充分有效治疗手段,是目前疼痛康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NPP迁延难治的根源在于痛觉的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 of neuropathic pain,NPPCS)。躯体感觉神经元受到外界侵袭后的高兴奋状态是诱发NPPCS产生的主要的诱因,但一直未能完全明确其产生兴奋的细胞内机制
学位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和最主要的肿瘤致死原因,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主要采用免疫治疗、姑息性放化疗、气道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心理支持等缓解肺癌相关症状,延长无症状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免疫治疗仅能够使部分LUAD患者获益,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
学位
目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人们接触到纳米材料的机会大大增加。纳米稀土材料可以兼容活细胞和蛋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具有更高载药量、更易穿透血管、不易受酶的降解且在局部组织有较高聚集浓度等特点。二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NPs)作为新型纳米稀土材料,虽已被广泛用于功能陶瓷、紫外线吸收剂、化妆品添加剂和食品抗氧化剂等多个领域,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亦展现出良好的应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