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现代电休克治疗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现代电休克治疗(Mordern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是抑郁症病人的常用治疗方法。目前,MECT主要是在异丙酚静脉全麻下进行,近年研究发现,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具有快速、强大而相对持久的抗抑郁作用。然而,氯胺酮麻醉由于具有心血管系统兴奋、麻醉后恶心呕吐以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临床上常与异丙酚复合用于病人的麻醉,因异丙酚具有心血管抑制、止吐、镇静作用。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双盲设计研究,拟行首次MECT、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ore, HDRS)20分以上的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3组,即异丙酚组(P,n=12),氯胺酮组(K,n=12)和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组(PK,n=16),分别用1.5mg/kg异丙酚、0.8mg/kg氯胺酮、1.5mg/kg异丙酚+0.8mg/kg氯胺酮为MECT的麻醉药物。所有病人均在MECT前1天、MECT后第1、2、3、7天评定HDRS,同时记录MECT期间的抽搐能量指数(Seizure energy index,SEI)、抽搐持续时间(Seizure duration,SD)及相关不良反应,MECT后接受常规的抗抑郁治疗;临床疗效判断:HDRS较基础值减小50%及以上为临床有效,HDRS≤7分为临床治愈。结果:三组病人MECT前HDRS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ECT后1,2,3,7天HDRS均较MECT前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K和PK组MECT后1,2,3,7天HDRS明显降低(p<0.05);与K组比较,PK组MECT后1,2,3,7天HDRS无明显差异(p>0.05);P组MECT后前3天无临床有效病人,仅在MECT后7天有7例(58%)患者达到临床有效,无临床治愈病人;K组MECT后1天临床有效病人11例(92%),2,3,7天临床有效病人均达到12例(100%),MECT后第7天有7例(58%)病人达到临床治愈;PK组MECT后1天临床有效病人12例(75%),2,3,7天临床有效病人均达到16例(100%),MECT后第7天有8例(50%)病人达到临床治愈;与P组比较,K和PK组MECT期间SEI和SD明显增大和延长(p<0.05);与K组比较,PK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MECT的麻醉可迅速而明显改善抑郁患者的疗效,且可减轻单用氯胺酮麻醉所致的不良反应;氯胺酮本身具有抗抑郁作用以及MECT期间诱发更高的抽搐能量指数和更长的抽搐时间可能是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正>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根与魂。如果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总纲"出发,就很难建构语文学科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就不能纲目分明地积
介绍了静电纺纤维材料的空气过滤机理,综述了对静电纺纤维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包括基于静电纺纤维在空气过滤中自身存在的性能缺陷所作出的改进研究,以及对其抗菌性能的功能
<正>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合为一体,并非割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其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可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醋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6种木脂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ODS-C18(250mm×4.6mm,5μm);流
跨部门项目是企业适应社会节奏变快的一种管理方式,跨部门项目团队可以把以前按顺序而又前后脱节的工作放在一起进行,它所完成的工作是用其他方法无法完成的。大规模人员跨部
<正> 十六国及北朝时期(公元三○三年——五八一年),北方各游牧民族军事集团在中原的纷争、掠夺,使北中国长期陷入大分裂、大动乱的局面。北方的经济和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语文"微课"是语文学习中微型资源呈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媒体呈现的优势,同时具有微型学习资源知识"分点化"、问题"模块化"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学
基于广州市7所院校在校生的调查,实证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家庭创业史、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所在地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拥
<正> 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列举过两个"短文长教"的典型案例,一位老师把毛泽东的28字诗《为女民兵题照》讲了2小时,一位老师把"天安门"3个字安排
针对日益增加的路怒症问题,从驾驶人的个人的个性特质差异、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驾驶人的心理因素等角度分析"路怒症"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当前的交通形势,提出心理防控、宣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