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竭性资源的生态承载力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采用严格的耗竭性资源定义,选择化石能源为对象,从实证上论证了化石能源具有生态承载功能,并依据效益与成本是对称的理念和多条假设,构建了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序列与核算模型。以中国为案例对象,研究分别从化石能源存量、生产、消费与空间流动等角度实践了化石能源生态承载力模型,还将之增补到已有生态足迹模型之中,采用新、旧两种视角下的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对比中国及其省际空间在1985~2004年的生态承载空间供需平衡状况,并模拟发展依旧而不利用化石能源情景下中国过去20年发展的生态轨迹。取得如下主要结论:   (1)化石能源对林业资源的替代、保护功能及其对农业的生产力提高与扩大作用,是化石能源具有生态承载功能的实证支持。理论上,化石能源的承载对象包括产业、人口、环境与生态;种类上,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有存量性与动用性之分,且均存在不同的理论序列,这与可更新资源是不同的。   (2)在优良林业生物质能替代技术下,单位数量化石能源利用总表现为生态净收益,生态盈余量在6.1~17.6 Ahm2/yr/TJ,这是化石能源是高能质能量的生态反映。   (3)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由生产其当量林业生物质能资源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决定,等于其数量与之比生态承载力的比值。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的对置面是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等于化石能源表观消费量与其比生态足迹之比。研究核定的比能源足迹是基于能源开采—利用生命周期和限制因子思想确定的,比已有比能源足迹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4)化石能源对中国已经发挥和将会发挥的生态承载功能是非常可观的。1952~2004年,化石能源利用使中国人均获益生态空间由0.074 ghm2/yr波动增长为1.252 ghm2/yr。按近期技术和15亿人口规模计算,未来百年内化石能源可使中国获益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平均为2.9 ghm2/yr。   (5)增补化石能源生态承载力的新生态足迹模型下,中国及其绝大多数省份在1985~2004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这与已有足迹模型得到的结论非常不同。这部分揭示了持续生态赤字(旧生态足迹模型结果)下,中国及其大多数省份的社会经济系统何以依然高速运转与发展,耗竭性资源在其中发挥的生态替代与补偿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6)在过去的20年里,如果中国及其各省保持已有发展而不使用化石能源,其发展的轨迹是非常生态风险的:持续透支现有生态系统的可更新自然资本会使生态系统不能承受生态透支之重,可更新资源的属性可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蜕变为耗竭性资源。   作为一个新视角下的生态承载力核算方法,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其他文献
太阳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能源,它具有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近年来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
普通鳾(Sittaeuropaea)和黑头鳾(Sittavillosa)是林区两种常见的次级洞巢鸟,为典型的食虫鸟。二者为相似种,也是分布在北京林区的仅有的两种鳾科鸟类。2007年4月至7月、12月至2
单壁碳纳米管(SWNTs)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机械等特性,可以作为场效应管、场发射器件、化学传感器及微能源器件等的关键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SWNTs器件的尺寸较小,单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研究室多年来一直从事苹果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近年来选育出多个优质、丰产的新品种(系),形成了熟期分布合理,区域化强的品种格局。主要
目前市场主流的非易失存储技术-Flash在缩放性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新型的存储技术中,相变存储器由于其低功耗、高密度、读写速度快、可缩放至7nm技术节点以及与标准的CMO
该文从光电信号在媒体中快速而稳定的传播这一自然现象出发,利用器件的延时稳定性,当信号通过延时器件传播时,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延时器件的形态进行高速采集及数据处理,实
该文首先介绍了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描述了各种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的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线性预测编码及其几种改进的编码方式和近年来出现的几
论文主要介绍基于核的片上系统设计,重点放在IP核技术的设计方法学和一些标准要求上.并就软核的开发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就GPIB软核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个实例加与说明.论文共
该文所研究的是真空微电子的一个分支—硅基场发射阵列,它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并且和IC工艺相兼容的特点,是真空微电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该文中,作者主要进行的是
GPS的出现为地球大气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与传统方法不同,在利用GPS研究中,地球大气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测量,由测量的结果导出地球大气的多参量分布.该文全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