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阶段“三农”发展相对滞后,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业和农民生产经营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融通,农户贷款难是这一困顿局面的显著特征。究其根源,农业生产本身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质量、效益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其他获取信贷的硬软件条件制约,正规银行发放农户贷款必然面临风险大、监管难、成本高等难题。基于此,正规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经营目的驱使下,要么“惜贷”、“慎贷”,要么对借款农户提出较高的信贷担保要求。而现实的状况是,农户拥有的价值最高的土地房屋资产受制度制约不能顺利的进行抵押,其他资产大多低值易耗,其他担保方式被非常挑剔的接受,普遍难以达到正规银行较高的担保条件和要求,农业和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陷入“信用担保困境”。本文力求对农业、农户现有或可能的信用担保方式可行性和矛盾进行分析,找出症结之所在,然后深入、全面论证“信用担保困境”突围之路,以期对突破我国农业、农户融资难问题有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本文对我国农业信用担保现状作了详细分析,分别从农户自身担保、社区及合作经济组织担保、社区及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联保、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担保、政府担保、商业担保等方面进行研判,对各种担保方式的现实困难、有效性、局限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等问题进行论证,揭示了我国农业信用担保目前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此基础上,论文力求对我国农业信用担保困境有所突破,作者通过系统论证并逐一提出了各种解决途径,包括:发展商业银行无担保农业信用、民间无担保农业信用、政府无担保农业信用,利用利率杠杆降低对农业信用担保依赖,针对不同产业设计不同的担保模式,完善农村产权制度释放担保能力等措施。本论文的基本结论是,要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户融资的“信用担保困境”,我们必须从源头、现实和未来梳理农业和农户发展资金的融通渠道以及研判其可得性,改变以前和现实中“担保至上”的困顿局面,多途径、宽领域地寻求突破担保约束的融资方式,同时结合实际尽可能地发掘各种担保潜力,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促进担保能力的发挥并科学合理的构建各种有效担保模式,才对缓解我国农业和农户融资难真正有所裨益。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关注农业、农户发展资金的可得性和资金供给者的供给可行性上,对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力求平衡,既保证农业、农户得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又实现供给方控制风险的的需要并实现预期的投入产出效应,同时将撮合交易的中间方利益及制度完善的公共品绩效捆绑其中。既探寻科学、合理的“摆脱担保”发展之路,又直面现实对尽可能实现的担保模式进行发掘,同时对改革时弊和制度完善进行了大胆设想,力争实现融资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可持续共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