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密处理下粳稻茎秆性状的变化及其对抗倒伏性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da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大多发生在茎秆基部,与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探究不同氮密处理下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性的关系,可以为育种上选育高产优质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和栽培上应用最优的氮密栽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辽宁稻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不同穗型的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北粳1705(直立穗型常规粳稻)、沈农808(弯曲穗型常规粳稻)、辽优9906(直立穗型杂交粳稻)、丰锦(弯曲穗型常规粳稻)、辽优5206(弯曲穗型杂交粳稻)、北粳1604(直立穗型常规粳稻),在4个不同施氮量(CK:不施氮肥;低氮C1:120kg/hm2;中氮C2:180kg/hm2;高氮C3:240kg/hm2)和3个不同密度(高密D1:25万穴/hm2;中密D2:20万穴/hm2;低密D3:16.7万穴/hm2)处理下种植,调查茎秆形态性状、解剖结构、抗倒伏性状及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研究在不同氮密处理下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茎秆性状的变化及其对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施氮量对茎秆形态性状、茎基解剖结构、抗倒伏性、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高氮下的水稻株高、重心分别增高27.3%和27.2%。随施氮量的增加上三叶叶基角、叶长、叶宽增大,单茎大小维管束数目及面积减小。但施氮使水稻分蘖数增加,水稻单株大小维管束个数及面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基部第1、2、3节间的抗折力、茎秆强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弯曲力矩、倒伏指数、节间长度、茎秆粗度、抗推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产量在施氮量180kg/hm2时达到最大,较施氮量120kg/hm2和不施氮分别增产10.7%和72.1%。2.栽植密度对茎秆形态性状、茎基解剖结构、抗倒伏性、产量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小,剑叶宽和倒3叶宽减小。单株大小维管束个数及面积随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基部第3节间的茎秆粗度、茎壁厚度随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基部第3节间的倒伏指数随栽植密度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在20万穴/hm2水平时最小,抗推力随栽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产量在高密时最大,较中密和低密处理分别增产13.7%和31.3%。3.粳稻品种的茎秆形态性状、解剖结构、产量结构与抗倒伏特性关系密切。在氮密互作的影响下,茎秆长度、粗度、厚度、株高、重心高度、上三叶叶基角、上三叶叶长及叶宽、产量与抗折力和茎秆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颈穗弯曲度与抗折力茎秆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单茎大小维管束个数及面积与抗折力显著负相关,与茎秆强度和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茎基部3个节间的第1节间粗细适中、第2、3节间相对较粗、茎基壁厚较厚、茎基维管束发达且基部节间长度占株高比例较低的水稻品种更抗倒伏,育种者需着重关注这些性状。4.不同水稻品种的茎秆形态性状、茎基解剖结构、抗倒伏性状对氮密处理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抗推力在不同氮处理下的密度表现一致,均在16.7万穴/hm2时达到最大值。弯曲穗型常规粳稻的抗折力表现一致,在不施氮和240kg/hm2时抗折力在密度20万穴/hm2时最大,在氮肥120kg/hm2和180kg/hm2时在密度25万穴/hm2时达到最大。弯曲穗型常规粳稻的茎秆1、2节间抗折力显著降低,单茎大小维管束个数和面积、基部1、2节间的茎秆强度低于杂交粳稻和直立型常规粳稻。综合分析,弯曲穗型常规粳稻比杂交粳稻和直立型常规粳稻受氮密互作的影响更大,且弯曲穗型粳稻比直立穗型粳稻更易倒伏,常规粳稻比杂交粳稻更易倒伏。5.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产量对氮密处理的响应各异。对直立穗型常规粳稻,例如北粳1705和北粳1604,要取得最大的产量建议在施氮量240kg/hm2、栽植密度25万穴/hm2下种植;对弯曲穗型优质米品种,例如沈农808和丰锦,为保证其不倒伏还能有相对高的产量,建议在施氮量120kg/hm2、栽植密度16.7万穴/hm2下种植;对杂交粳稻,例如辽优9906和辽优5206,由于本身杂种优势明显,抗倒伏和耐瘠薄能力强,不需要施用过多的氮肥,建议在施氮量180kg/hm2、栽植密度25万穴/hm2下种植,可节约成本,增产增收。
其他文献
水稻叶片衰老是一个年龄依赖性过程,它的启动受到包括植物激素和代谢状态在内的内源性因素的严格调控。已知营养和水分缺乏以及遮荫会加速叶片衰老,因为营养的缺乏会促进蛋白质水解和植物资源的再循环。由于早衰,分蘖、叶片展开和中午光合作用受到干旱胁迫的抑制。渗透调节物质和有机酸的积累、光合效率的降低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是水稻典型的生理生化耐旱反应。植物在适应外界生物环境的过程中,蛋白磷酸酶通过调控多个蛋白激
学位
水稻抽穗期主要受光周期、气温、相对湿度等内外环境条件,以及作物自身内的遗传因素共同调节作用,它标志着植物正由营养生长逐渐过渡到生殖成长。光周期是控制水稻抽穗开花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而光周期中引起水稻开花的两个重要因子为Hd1和Ehd1。目前水稻中Ehd1通路机制研究相对清楚,但对参与Hd1途径的分子机理研究相对较少。该论文主要是从Gimbozu伽玛射线突变性中筛选出来的一个抽穗时间提前突变体,并对
学位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疾病给养鸭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头孢噻呋作为首个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是治疗鸭细菌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据报道,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影响药物在肠道的转运从而促进其吸收。但尚未见有关木犀草素对头孢噻呋在鸭的肠吸收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鸭的外翻肠囊模型和Caco-2单层细胞模型探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对头孢噻呋肠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
学位
产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形态如叶片卷曲度和大小会影响光合作用。适度的叶片卷曲有利于叶片保持直立,这一性状可以有效减少种植群体中植株叶片之间的遮荫率,增加群体光合效率。本研究中,对一个水稻卷叶突变体u56进行生理特性及功能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分蘖期前,突变体u56的叶片卷曲性状不明显,在分蘖期,叶片极度卷曲。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苗期叶片卷曲度增加了2
学位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内及细胞间隙中,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镉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是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镉敏感性具有差异的两个栽培大豆为材料,探究从野大豆分离出的内生菌,对镉胁迫下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研究内生菌缓解大豆镉胁迫的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供试的野生豆内生菌3号-7号菌中,筛选出7号菌对大豆促生长和
学位
随着我国耕作面积的减少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玉米高产育种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玉米株型育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株高、穗位、叶长、叶宽、叶夹角是玉米株型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对控制玉米叶长、叶宽、株高等性状的QTL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先玉335和郑58杂交后代选育的一对高世代姊妹系L1和L2为亲本,构建两个群体,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对株型进行定位。1.对比L1和L2株型相关数据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已从温饱转向温饱与美味并重,因此,大米的食味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稻作区,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育成了一批食味有特色的材料,但对食味突出新材料的食味特性及其成因一直缺乏系统分析。为此,本研究选取2020、2021年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与辽宁省食味稻区域试验的全部试材,及吉林省近年审定的中晚熟食味优良品种及新品系为试材,对其品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又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作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开花期(又叫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影响水稻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水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短日照促进水稻开花。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
学位
衰老是植物生命活动的末期,受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控制。衰老发生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叶片中尤为明显。PP2C磷酸酶是一种在高等植物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磷酸酶,它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信号传导,调节机体的基因和抵抗逆境的能力,在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了克隆两个水稻的PP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OsSAPP2、OsSAPP3,定位于细胞膜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突变体植株。本实验主要对水
学位
水稻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库、源、流的强弱及其相互间的协调程度。但迄今为止,同时控制水稻库、源性状基因对库、源、流性状调控的生理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前期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克隆了1个同时控制水稻库(每穗粒数)、源(剑叶大小)性状基因NAL1,并获得只有NAL1基因的目标区段(50.5kb)为Lemont等位基因导入而其它染色体区段完全为轮回亲本特青的近等基因系(NIL-NAL1LT)。本研究以NAL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