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流转是克服现行农村承包地分配制度的负面效应,改进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建设城乡统筹试验区的重要抓手。但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地用途的变化,特别是耕地的非粮化现象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该决定明确的指出了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因此,当前,探讨土地流转中的农地用途变化是建设城乡统筹试验区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摸索阶段,忠县土地流转呈现出流转管理滞后、流转机制不完善、服务机构不健全、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突出等特点。本文针对流转农地用途变化这一严峻形势,探讨了忠县流转土地用途变化的数量特征、空间差异、驱动因素。同时探讨了用途管制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缺陷,进一步提出了健全流转用途管制机制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更加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为遏制流转农地发生用途变化提供政策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耕地保护理论,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同时也有益于更好地探索对城乡统筹土地流转的路径。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从土地用途转变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着土地流转和用途管制两个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用途变化这一现象展开研究,目的是通过严格流转农地的用途管制,以保障土地流转朝着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方向进行。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数据来源和调研说明,并界定农村土地、农地流转等相关概念。第二部分:研究区概况及土地流转现状。在对研究区自然、经济及农地利用变化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土地流转的历史情况、空间分布,重点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第三部分:流转农地用途变化分析。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忠县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特性以及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响应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地用途的“非农”变化和“非粮”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非种粮田。第四部分:流转农地用途变化驱动力研究。笔者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份分析法,定量研究了影响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得出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地方政府引导行为、土地利用比较效益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流转农地的用途变化。第五部分:流转农地用途管制机制研究。针对当前流转农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本特征,对用途管制的机制进行缺陷诊断,提出健全流转农地用途管制机制的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与探讨。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并对论文的不足作出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