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抗量子攻击的轻量级认证协议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3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物联网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受限的设备,这些受限设备的计算能力较弱,存储能力有限。为了保护这些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安全,需要通过密码技术对它们进行保护,但是传统的密码算法消耗较大,不适合物联网环境中的资源受限的设备。同时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量子计算拥有超强的并行能力,可以快速的破解传统密码算法所依赖的数学难题,对现有的密码体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设计能够抵御量子攻击的、适合物联网环境的密码算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LPN(Learning Parity with Noise,带噪奇偶性学习)困难问题是在量子计算机模型下的安全问题,不仅能够抵抗传统攻击,而且能够抵抗量子攻击;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因此,本文基于LPN问题的困难性,对不同的物联网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构造了抗量子攻击的轻量级的认证与密钥协商(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AKA)协议和组证明(grouping-proof)协议,主要贡献如下:(1)通过分析微电网与主电网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抗量子攻击的轻量级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构建了以雾计算为中心的“终端”—“雾”—“云”三层网络架构,终端设备只需要与雾节点进行通信。在通信过程中,双方进行相互认证,从而协商出临时会话密钥,为它们之间的通信提供安全保证。通过对协议的系统模型和安全模型的分析,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对协议进行严格的证明,将安全性规约到LPN问题的困难性上。最后通过实验模拟,表明该协议极大的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2)通过对RFID系统的分析,设计了符合EPCglobal C1G2标准,抗量子攻击的轻量级的组证明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证明同一组内的标签在给定时间范围内是否同时存在。在方案的设计中采用了并行的运行模式,各标签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任何依赖关系。阅读器与标签只需要进行两轮的通信,极大的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样,通过严格的证明将协议的安全性规约到LPN问题的困难性上。最后通过与已有协议进行比较,表明该协议性能方面更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学位
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区网络种类和规模都在迅速发展。发现其社团特征,有利于人们研究社会活动规律,建立更好的交流平台或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但是,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大规模社区网络中的社团还是一个很大难题。本文以利用局部信息快速有效发现大规模网络中的社团为目的,分析改进已有算法实现了适合本文研究的算法,并对社团的特征做出分析。本文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分析已有的一些算法,确定了最适合本文
信息几何是借助黎曼几何等数学工具来研究信息领域问题的学科.在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一味地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但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精度,因此用几何手段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方法应运而生.不仅如此,信息几何还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网络、统计推断、统计物理、机器学习和流形学习等新兴领域.从其发展历程看,信息几何经历了从经典信息几何到矩阵信息几何的发展.但由于其作为一个刚开始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并不为很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成本的降低,传感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军用设备、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医用器具等多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目前,世界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其准确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应运而生,由于传感器的便携、准确、灵敏、形式多样决定了其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所,在各行各业中,传感器逐渐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传感器一般都是有线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作为20世纪重大的药物发现,抗菌药物和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细菌耐药性成为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问题,细菌耐药性使得抗菌药物的效能降低,治疗范围变窄。新型抗菌类药物的研发滞后于耐药菌的产生,导致病菌感染的治疗出现缺口,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现有的细菌耐药机制。不同于人类等哺乳动物,细菌的细胞含有细胞壁,因此,细菌
学位
五轴数控机床由于能实现各轴之间的联动,且精度较高,被用于加工各种复杂曲面和精密部件,在航天、船舶、军事装备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随着制造水平的提升,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更高,机床正朝着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而误差补偿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有效方法。几何误差对机床加工精度影响较大,且测量耗时耗力,因此本文分析几何误差建模过程,提出快速测量与辨识几何误差的方法,分析加工过程中几何误差的敏感度,研究误差补偿方
目前高强钢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而受弯构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当前高强钢的研究进展,结合各国规范,通过受弯整体稳定性试验对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并对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梁的整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展开对比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对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梁进行了4个试件的受弯试验,通过对破坏模式以及相应性能指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