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电压陡脉冲的IRE理论分析及肿瘤治疗功能实现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在追求高生产率和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压力增大,生活不规律,导致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工程发展迅速,为各种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多种方法,这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延缓了病情的恶化进程,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对于一类生长于重要组织周围的肿瘤,要想实现根治依然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如将具有一定条件的高压电脉冲对生物细胞放电,将会对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的电穿孔效应,即导致细胞自己凋亡。这一现象引起众多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将该技术应用于对肿瘤细胞的灭活,实现对各种肿瘤的高效治疗是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这项技术不是利用“热”或“冷”效应“杀死”肿瘤细胞,它是通过将高电压瞬间加在一对正负电极之间,产生高压突变电场(陡脉冲),将电极之间及周围附近的某类型细胞(包括癌细胞)膜击穿,在细胞膜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微穿孔,引导细胞凋亡,同时对另一类组织细胞(如结缔组织细胞)的影响很小。电脉冲技术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没有“热”或“冷”的积累效应,对组织的杀伤效应具有高选择性。  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电脉冲技术可以促使多种肿瘤实现有效灭活。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治疗的需求调节多种参数;针对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需要对放电电极进行布局,对放电顺序进行设计。围绕以上内容,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针对生物细胞在高电压陡脉冲电场作用下的生物机理,建立了细胞多通道电路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细胞膜以及细胞核膜上各部分膜电位的计算方法;在频域和时域内分析了细胞内外膜对不同参数的电脉冲响应特性;结合滤波原理解释不同脉冲宽度对细胞内外膜作用效果的差异,试图说明高电压陡脉冲放电环境下,生物细胞产生不可逆击穿(IRE)的原因。  (2)针对高电压陡脉冲形式的电场环境下生物细胞的电特性和热传导特性,建立了细胞组织的电场点位分布和热传导数学模型;讨论了不同电脉冲作用下,细胞组织不可逆电穿孔的有效作用区域以及区域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希望以不可逆电穿孔区域完全覆盖治疗区域来实现肿瘤的完全凋亡,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副作用达到最小;分析优化了治疗不同形状和体积的肿瘤组织时,所需要的电脉冲参数和电极分布情况。  (3)采用电容组充放电的形式,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中央控制器,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陡脉冲生成开关,研制了陡脉冲发生器实验样机,实现了具有纳秒级上升时间的陡脉冲输出;实现了输出脉冲频率、脉冲幅值、脉冲宽度和脉冲个数的大范围调节功能;实现了可编程的多电极顺序放电功能。为分析基于IRE的肿瘤治疗理论、实验验证和参数优化创造了硬件条件,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4)利用所研制的实验样机进行了生物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对上述理论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对加入荧光剂的乳腺癌肿瘤细胞悬浊液施加电脉冲刺激,通过检测其荧光强度和肿瘤细胞存活率,分析电脉冲刺激对肿瘤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对无菌白鼠体内的乳腺癌肿瘤组织施加电脉冲刺激,实现了肿瘤细胞的灭活。  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的理论分析,采用实验样机进行电刺激后对动物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灭活效果。所研制的肿瘤治疗仪样机能够有效的应用于陡脉冲作用下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并有望可进一步得到产品化。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智能设备,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变得高效,随着单个设备能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代价高昂,模拟自然和人类社会群体合作方式的多
线性系统的同时镇定问题是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基本问题,有着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揭示同时镇定问题的复杂性,学者们提出了若干公开问题。这些问题表述非常简单,实际解决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量化管理目标已成为工业企业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在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学位
随着现代交通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对车载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视频部分、音频部分和通信部分。车载监控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成员必然在未来能源消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逐渐走进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成为了信息时代企业有力的
LAMOST望远镜建成后,将会产出大量的天体光谱。按照项目系统设计,每个观测夜将获得1~2万光谱数据。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LAMOST急需研究相应的技术和算法。本文根据项目需求分析,研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这其中能耗问题又成为研究的重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特别是能耗仿真对节点实际研究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机和数字控制处理芯片的运算能力和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以DSP为控制核心的全数字化控制系统不断地取代传统的模拟器件控制系统。 面对伺服系统
非线性时滞系统广泛存在于通信、交通和许多动力学、化工及生物系统中,它的鲁棒控制问题是当前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代通信网络,如Internet和异步传输网络(ATM)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