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持技术提升高中生定量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许多从业者需要具备挖掘和应用海量数据的能力,社会对人们数据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颁布的高中化学新课标对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形成定量研究的意识提出了要求。化学作为一门重视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经验数据,同时也高度重视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自然学科,同样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定量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初、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定量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配合手持技术的独特功能,可帮助高中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提升学生定量思维能力。本研究针对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高考题,调查手持技术应用现状,总结高中化学手持技术定量实验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为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定量思维能力提供借鉴。具体研究路径为: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定量思维及定量思维能力、化学定量化教学、手持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手持技术提升定量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提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高考题中的定量相关内容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手持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中学化学教师使用手持技术存在的问题、看法与建议;接着,根据文献、课标、教材、考题、问卷、访谈等研究结果,提出手持技术定量实验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最后,通过自制定量思维能力测试卷对手持技术定量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高中化学定量项目的分析结果为:高中化学新课标比旧课标更加体现定量研究方法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新课改对定量能力更加重视;鲁科版化学教科书的定量知识点与实验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定量的相关要求;近三年高考全国化学卷考查重点多集中在运用数量关系进行简单计算,及将数量关系整合或转化为综合运算上。2.中学化学教师手持技术的应用现状为:手持技术配备较普及,使用率较低,主要使用者为教师;手持技术传感器的配备情况基本能够满足中学定量实验;大多数教师看好手持技术应用前景,对手持技术教学效果持积极态度;手持技术现场实验存在设备连接麻烦、受场地制约等困难,但可联合使用微课、直播等现代技术攻克这一难题。3.高中化学手持技术定量实验的教学策略有:充分发挥手持技术数形结合的功能,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素养;充分挖掘手持技术实验探究的价值,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素养;充分融合定量思维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定量思维能力发展。4.高中化学手持技术定量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定量分析方法的手持技术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定量思维能力。研究结果也提示教师,在培养学生定量思维的过程中,要根据定量思维能力的不同方面针对性地给与不同的教学指导,从而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本研究关注学生的定量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习惯、提升及评价学生的定量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不仅丰富了现有研究体系,而且满足社会对定量能力的要求和化学学科学习需要。然而,在研究利用手持技术提升学生定量思维能力的广阔领域,本研究只是一个开始,不仅调查范围和教科书分析版本需进一步扩大,手持技术定量实验教学内容也需进一步开发。如调查各地区或同地区各学校的手持技术应用情况、分析与对比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化学教科书中的定量内容、开发高中阶段的手持技术定量实验教学课例等,都值得继续探索。
其他文献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不清晰的情况十分普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头脑中存在与科学概念不相符的迷思概念,严重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新概念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迷思概念的存在,认为新概念会自动覆盖旧有概念。然而迷思概念是顽固的,并不容易被消除,导致经常出现两种概念同时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情况,学生
实验是物理学的精髓,物理学的发展与实验脉脉相通。中学物理教材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实验,在细致入微地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量化评价,是教材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故本研究从建构教材中实验评价指标体系出发,以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为目的,旨在对教材中实验的评价更加客观合理,从而完善教材的编写。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读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国内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作为我国的“三级课程”之一,是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校本课程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课程研究的重要方向。机器人相关的校本课程作为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内容,逐渐走进中学校园。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来解决真实情景问题的STEAM教育理念,应用在高中教育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建设上,能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接核心素养中实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培养与发展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和一线物理教师的广泛重视。论文在学科核心素养和物理观念研究的热潮下,以类比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为背景,提出研究课题,并对福州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进行调研,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为心理学基础和本文
物理和数学关系十分密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也强调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发现物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弱化。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教师问卷等方法分析造成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接着根据认知负荷理论、David Hestene建模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结合例子论
教科书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载体,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改革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紧接着修订了高中化学教科书。“微项目”栏目作为2020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新增的一个栏目,涉及生活、社会、科技、传统等各个领域,对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
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影响制约着中学教师的教育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阶段,职后的培训学习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较为的丰富,但是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也没用给出具体的操作案例,对提升实际的教师培训活动效能有指导意义,但难以照搬套用。因此本文力求通过对国内教师培训活动中存在的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与调节,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个体认知活动的发展。故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升个体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丰富的实验现象、有趣的实验过程,是培养个体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故本研究从物理实验教学出发,以提高学生物理元认知能力为研究目的,进行策略探讨。全文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的理论探讨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数形结合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指既可用数学式、也可用图形来表达的物理知识,能灵活转变及应用,并且结合这两种形式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发现最佳解决途径和表达方式。在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
学科间交叉融合顺应新时代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势所趋。化学和生物学科间存在较多的交叉内容,但有关交叉内容的教学仍存在割裂学科间联系等问题,导致学生未能很好地融合两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效率低下,思维受阻,对交叉内容存在学习困难。本研究旨在为交叉内容的教学研究和具体课堂实施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中学跨学科教学本土化研究进程。本研究以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基准,比较化学和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