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学者从不同材料的外周神经桥接到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外周神经移植修复、药物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研究重点大多仍是从自体神经移植和药物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入手。自体神经移植存在着供体来源受限、以及遗留供区感觉功能障碍等缺点。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异体神经移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实验阶段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被公认为是该领域的首选药物。本实验选择FK506和聚乳酸-三亚甲碳酸酯共聚物P(DLLA-co-TMC)共聚物为材料制作成P(DLLA-co-TMC)/ FK506纳米微球,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条件下,探讨FK506纳米微球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和最佳给药时机。【目的】1. P(DLLA-co-TMC)/FK506纳米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探讨同种异体移植后P(DLLA-co-TMC)/FK506纳米微球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及最佳使用时间。【方法】1.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O/W)制备P(DLLA-co-TMC)/FK506纳米微球,精确称取100 mg P(DLLA-co-TMC)和一定量的FK506溶于4 ml二氯甲烷,搅拌下用注射器缓缓将聚合物溶液注入40 ml 2% PVA(w/v)(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室温减压搅拌下挥发溶剂4~6 h,将所得微球离心分离,用蒸馏水洗数次,尽量除去微球表面的PVA。冷冻干燥(ALPHA2-4冷冻干燥机,CHRIST)48 h,得到白色粉末状P(DLLA-co-TMC)载药微球,室温下干燥器中储存备用。2.同种异体移植SD大鼠胫神经0.6cm,分别于术后即刻、24小时、3天将P(DLLA-co-TMC)/FK506纳米微球局部放置于神经吻合口周围,按释放率1㎎/㎏/d释放30天,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局部反应及结蒂组织包裹情况。测定患侧小腿三头肌湿重,以了解肌肉萎缩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3.对移植神经段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的生长情况及测定有髓纤维数目。4.于取材前5天在移植神经远端以远5㎜的神经里注射真蓝(true blue)逆行标记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测定标记的神经元胞体的总数。5.将右侧胫神经以外的所有坐骨神经分支均在起始部切断,用Medtronic肌电图分析仪的记录电极置于小腿三头肌的肌腹中,用针灸针插入大鼠尾部并接地,将刺激电极置于胫神经的远近端进行刺激,分别得出患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各自的健侧对比。【结果】1. P(DLLA-co-TMC)/为包封材料,采用O/W制备了负载FK506的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药物浓度对负载率的影响,确定聚合物与药物质量比为100:10。2. FK506纳米微球可以抑制同种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改善了移植段胫神经的局部微环境。3.术后8、12周立即使用FK506纳米微球组和24小时给药组促使小腿三头肌恢复的效果相似,好于3天给药组和未给药组,有显著性差异,而3天给药组和未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FK506纳米微球促进了雪旺细胞的增殖,术后4、8、12周测定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立即给药组和24小时给药组明显多于3天组和未给药组;而3天组和未给药组有显著性差异。5. FK506纳米微球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其恢复,术后4、8、12周true blue标记的运动神经元数立即给药组和24小时给药组明显多于3天组和未给药组;而3天组和未给药组有显著性差异。6. FK506纳米微球促进电生理的恢复,术后12周胫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未给药组大大增快,而立即给药组和24小时给药组快于3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P(DLLA-co-TMC)/FK506纳米微球最佳质量比为100:102. FK506纳米微球降解吸收好,释药速度符合神经损伤后再生的规律。3.局部使用FK506纳米微球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明显,而且所需剂量少。4.早期(24小时内)使用FK506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更加明显,延迟3天后作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