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的“隐身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利·波特》从1997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七本书,并且在全世界出版了不同语言的各种版本。由于作品神秘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人物塑造等原因,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本论文以其中的前四本书为研究对象,尝试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他者”理论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哈利·波特》这部由英国作家罗琳写作的以凯尔特巫术文化为载体的系列小说的女性主义思想。 论文一共分为五部分。 引言主要介绍了小说作者罗琳的生平,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界对于小说的评论,并阐述了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他者”理论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可能性。 第一章“凯尔特巫术文化和女性主义概述”,主要介绍了凯尔特巫术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并着重阐述了凯尔特独特的女性主义传统以及它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他者”理论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 第二章“赫敏 -- 天才的巫师,边缘化的他者”,首先介绍了赫敏在魔法学校的生活和经历。没有巫师的纯净血统,让她在魔法世界缺少安全感,同时也促使她更努力的学习。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战斗精神的赫敏成为魔法世界最有成就的学生。赫敏是凯尔特巫术文化中的女勇士。尽管她很聪明,但她不是那个生来的领导者和拯救世界的人。作为巫师,她不能被现实社会所承认。作为女性巫师,她又成为魔法世界被边缘化的他者。 第三章“双性同体的哈利·波特 -- 追求和谐之路”,本章阐述了罗琳通过塑造哈利·波特的双性同体气质表现了她理想的性别观念。哈利·波特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作英雄,因为他是打败伏地魔的象征。他的男性特质使他成为富有勇气的男孩,而女性特质使他成为充满爱心的巫师。他体内的这两种力量让他不可战胜。罗琳通过创造哈利·波特这一完美的形象反映了向往两性平等、平衡与和谐的女性主义世界观。 结语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强调作者罗琳运用凯尔特巫术文化为载体,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他者”理论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小说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环境,而课堂效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者性格和性格特征会影响课堂互动及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
在基于语法的外语教学法统治外语课堂多年以后,外语教学研究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与语法相对立的方面一词汇,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外语学习者们遇到的最大的难
学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rn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世纪末全球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口问题,也对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资源减少、劳
期刊
作为雷蒙德·钱德勒的第一部小说,《长眠不醒》宣告了硬汉派侦探文学的崛起。小说以主人公菲利普·马洛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充满勒索,失踪和凶杀的故事。同时,《长眠不醒》也为
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伊始,隐喻研究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理论流派竞现,各有其说,仁智互见。由于隐喻连接着语言系统、认知机制和交际语境,因此隐喻研究不仅需要分析语言本身,还
约翰·邓恩以其玄学诗歌闻名。本文从认知诗学下的相关理论出发,主要探讨邓恩诗歌玄学艺术形成的因素以及过程,旨在从认知角度探究诗歌艺术的形成原因。基于此,论文主要分为
本论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唐诗英译的方法。将模因概念引入唐诗的分析就可发现,唐诗也是一种模因。唐诗的翻译因此就可视为唐诗模因根据道金斯(Dawkins)的自然选择(即适者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藏族格言诗是藏族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是藏族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之一。格言诗是藏族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