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双星系统撞击动力学与动量转移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行星在运动中时常会遭遇撞击,这个撞击可以是由自然天体产生的,也可以由人造物体产生的。小行星双星系统是广泛存在于小行星群体中的,本文主要针对小行星双星系统遭遇撞击后,抛出物的运动状态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小行星双星系统附近的动力学环境。讨论了撞击坑和抛出物的形成,以及抛出物的各类运动以及对小行星动量转移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得到了具有清晰结构的抛出物的运动状态相图,分析了图中结构产生的原因。发现了撞击产生的物体可能是环绕小行星的物体的潜在来源,并且对相图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在小行星撞击和防御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和进展,动能撞击作为目前技术上最为可行的防御方法,已经在实际任务中进行了试验。在该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对抛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特定问题的数值积分,而并未关注到抛出物的整体性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小行星双星系统的撞击以及抛出物的运动问题的研究也是不足的。介绍了关于撞击坑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在一次撞击中的物理过程,并阐明了引起小行星动量改变的原因,讨论了撞击坑质量的计算方法。然后对由撞击产生的抛出物的性质做出了详细的讨论,通过分析和计算说明了低速发射的抛出物反而携带了更多的质量和动量,而低速抛出物也更加容易携带动量返回小行星系统。最后本文对单体小行星遭遇撞击后的轨道偏移做出了简要的研究。介绍了小行星双星系统周边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小行星双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且就其稳定性做出了讨论。阐述了小行星双星系统的角速度并非随意取值,而是一个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数值。随后,对运动方程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介绍了雅克比常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代数变换,简化了计算过程,并对其中的特殊函数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小行星双星系统附近的动力学环境,最后对小行星双星系统在大天体附近的运动的研究工作做了介绍。我们利用雅克比常数针对特定的小行星双星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雅克比常数对抛出物的运动限制情况,这与后文所提出的相图产生了关联。并对不同初始状态的抛出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了其携带动量的情况,最后讨论了在一次小行星撞击任务中选择撞击点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对抛出物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抛出物的落点进行了计算,并且提出了利用相图分析抛出物运动状态的方法,相图往往具有特殊的结构,可以将抛出物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也可以了解抛出物的整体性质。借助相图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本文的算例中抛出物的运动状态。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对抛出物运动状态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可能导致一次小行星防御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数值模拟中,本文也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轨道的抛出物,说明了撞击是一种可以产生环绕小行星运动的物体的潜在的来源。我们对相关图的不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文将相图的结构归结为7种类型,结合小行星的外形以及动力学特征,即可判断抛出物的性质。阐述了结合撞击点和小行星双星系统的信息,从相图的结构中得到了抛出物的轨道运动特征的方法,以及小行星双星系统的外形对相图结构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有:1、研究了小行星双星系统动力学环境,分析了撞击点的选择策略。2、研究了抛出物携带动量的特点,发现了一些特殊轨道的抛出物。3、提出了使用相图分析抛出物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特殊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判定运动轨道类型的方法。
其他文献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QCD在低能区域有两大非微扰特性:色禁闭与手征对称性的动力学破缺,这些都使其在低能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相结构。在高温,高密等极端条件下,强相互作用物质可能会发生手征相变和出现超流现象。本文先简单地介绍了描述强相互作用系统所运用的有效理论NJL模型以及采用的自洽平均场近似方法,并阐述了所进行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紧接着,在第三章中,我们采用自洽平均场近似方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其粒径较小且性质稳定,并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排放到水环境中的微塑料颗粒经过水解、光氧化、热氧化、生物降解和机械破碎等风化作用后,其表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均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更高的环境危害和生态风险。微塑料在众多的风化途径中,光老化过程当前被认为是影响微塑料理化性质变化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影响微塑料的分子排列改变微塑料的机械性
农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农业的不断发展,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然而,农田长期过量的施肥,不仅降低了作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而且还造成了土壤的氮素超载,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农田氮素的迁移转化和循环过程,并进一步揭示微生物驱动的氮素损失过程机制及贡献,对评价与预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管理决策等至关重要。微生物驱动的氮素损失
第一章基于正常对照脑功能连接的模块划分背景:非任务状态下人脑左右运动皮层的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在0.01-0.08Hz频段中显著相关。这反映了在静息态下,大脑的很多区域之间在仍然在进行着信息交流,这种BOLD时间信号的相关性就是功能连接(functionl connectivity,FC)。近年来,研究者将功能连
恒星形成活动在星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对于恒星形成的一些细节问题远非完全理解。特别地,虽然最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是磁场在恒星形成过程(尤其是早期阶段)中起到的作用仍处于争论之中。另外,目前大质量外向流的驱动机制也并不确定。在本论文中,我们使用高灵敏度毫米/亚毫米偏振观测数据来对处于早期演化阶段的小质量恒星形成区和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的磁场进行了个例研究。我们还根据三维数值模
金、银等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能,该共振使得纳米晶体的表面产生很强的局域电场,因此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荧光、生物传感、成像、光热治疗及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贵金属纳米材料中,银纳米粒子在300 nm到1200 nm的光谱范围内具有出色的共振性能,但是由于其生物毒性高,化学与物理稳定性欠佳,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应用。金纳米颗粒细胞毒性低,化学与物理稳定性好,适
新冠疫情对全球和中国产业链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短期来看,主要表现为发达经济体秩序停滞造成我国进出口产业链断裂、外部需求萎缩等;中长期来看,全球回归内向化倾向和经济全球化倒退则可能动摇现有的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国作为维护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后疫情时代要从帮扶广大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以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既要努力尽快恢复我国产业链中断的部分,从战略上又要致力于形成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尤其是
氧气还原反应(ORR)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的重要电化学反应,一般需要贵金属铂来催化。而ORR缓慢的反应动力学要求高载量的铂才能达到实用要求,从而限制了PEMFC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过渡金属-氮-碳(TM-N-C)材料,特别是铁-氮-碳(Fe-N-C)体系,以其活性不断逼近商用铂催化剂而最有望取代铂。而该类催化剂实用化最大的瓶颈是在酸性介质中较差的耐久性,因此深入研究其失活机制,提升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及口腔溃疡,伴或不伴发热,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国2008-2018年共发生重症HFMD病例157065例,年均重症率为1.05/10万,重症病例比例为0.76%,重症病死率为2.34%,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重症HFMD的疾病负担较重,重症H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