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是在清末修律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本文即针对《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背景、原则、过程、成果进行介绍和初步评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评价并得出启示。文章就以上述5部分内容展开。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基础,兼采用比较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归纳法展开论文的写作。文章第一部分以《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背景开篇,分两个部分介绍,先对世界局势做一个宏观介绍。其次,进入本国政治、经济情况具体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是在清末修律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本文即针对《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背景、原则、过程、成果进行介绍和初步评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评价并得出启示。文章就以上述5部分内容展开。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基础,兼采用比较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归纳法展开论文的写作。文章第一部分以《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背景开篇,分两个部分介绍,先对世界局势做一个宏观介绍。其次,进入本国政治、经济情况具体分析,从政治、经济、法制主权方面分析,认为《大清民律草案》移植的启动更多是政治方面要推行宪政而在立法上的完整性考虑。另结合西学的传播、日本的移植经验并提供帮助等因素也成为了促成《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的有益因素。文章第二部分对《大清民律草案》移植的原则与实践做一种对应。首先,追求与世界“同风”对应大陆法系民法的基本介绍和法源选择的考察;其二,欲发挥后发优势,通过翻译先进国家的法律和学说、延聘外国法学家参与起草和考察先进国的法制状况等方式实现民法移植;其三,为加强法的适应性,进行了民事习惯调查。其四,为促成改进中国原有法律,欲与西法融会贯通。此举虽未能实现目的,但其实质也是“中体西用”的体现。文章第三部分对《大清民律草案》的“说明稿”进行文本分析,在概况介绍起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其各编内容的特点与亮点,并将文本对旧传统的保留进行分析,展现其前三编与后两编的矛盾。文章第四部分从法律移植的效果方面评价《大清民律草案》的过程,从消极方面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和缺乏社会适应性,从积极方面肯定其作为第一次引进西方民法开中国民法移植之先的历史地位,其过程亦不乏诸多可供借鉴处。最后,比较西法民法最基本的民法价值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展现我国移植西方民法的困难性。文章第五部分从《大清民律草案》的移植的经验教训得出启示,在现代借鉴法律的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法律移植中也要善于根据本国文化进行改造,体现本民族特色。要因时制宜,进行革新。
其他文献
外来植物入侵威胁生物多样性,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削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严重危害社会和经济发展。磷是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矿质元素之一,其可利用性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发现入侵植物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因素,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是否与入侵植物对不同形态和有效性的磷偏好性选择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我国危害严重的入侵植物及其同属本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形态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学习”理论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理论也成为教师和教学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高中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深度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相融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文言知识体系的建构,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本论文以高中文言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因,旨
草原生态系统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1%,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通过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根系分泌物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驱动者,土壤微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不同碳输入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多伦县长期野外控制实验,通过凋落物添加、凋落物去除和植物去除探讨不同碳
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层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对底物供应和微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全球变化情景下,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降水改变和氮沉降增加等都会影响净初级生产力,从而改变植物凋落物数量。植物地上凋落物作为主要碳输入来源之一,既能为微生物活动提供碳源,又可以通过调节土壤微气候,进而影响土壤呼吸。虽然以往关于凋落物影响土壤呼吸的研究较多,但同时探讨植物地上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影响差异的研究较少,其潜在影响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因此,探索植物入侵机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入侵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揭示植物入侵机制的重要途径。从原产地到入侵地,外来入侵植物逃离了原产地与其具有长期协同进化关系的专食性昆虫的控制作用。而在植食性昆虫中,广食性昆虫占支配地位,专食性昆虫只占少部分。此外,在昆虫群落中还包含天敌昆虫、中性昆虫和传粉昆虫。
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区域以及全球尺度大气水文循环加剧,导致未来降水格局(降雨量、降雨频度以及强度)发生改变。同时,工业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氮肥施用导致大气氮沉降速率急剧升高。降水变化和氮沉降通过调节陆地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等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并存储着陆地生态系统中60%左右的有机碳,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调节中发挥着
目的 观察基于心身同治法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DPNP)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P合并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口服。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
<正>(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批判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以来已成为左派知识分子用以批判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武器,也为教育实践打开了一扇富于批判和解放色彩的希望之窗。由于这种思潮在发迹和转型中曾受益于欧洲法兰克福学派、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批判种族论、女性主义的实践性格、后现
虚假广告罪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缓慢发展的过程,但现有的法律规定并不够完善和精准。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虚假广告罪的历史沿革与现状。首先总结虚假广告罪的历史沿革,其次是本罪的立法规定和司法现状,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现状的总结,尤其是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本罪名的详细说明,引出本文的后续问题。第二部分为虚假广告罪客体和客观方面的争议问题。客体方面在对比单一客体说与复杂客体说后,
“生利主义”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新文科建设和“三教”改革背景下,陶行知“生利主义”教育思想与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目标相契合,对职业本科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陶行知“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职业本科外语教学的现状,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将陶行知“生利主义”教育思想融入职业本科外语教学的第一、第二课堂,促进职业本科外语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