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科书问题中地理空间思维渗透性评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空间思维是中学生必备素养,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地理教科书是课程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渗透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且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故研究地理空间思维在地理教科书问题中渗透情况,有助于在认知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分类法是检验地理空间思维渗透情况的有效衡量方法,但国内学界对地理空间思维的分类尚无定论。因而开发地理空间思维分类体系,以此来评估地理教科书问题对地理空间思维的渗透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研究过程及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结合效度检验、专家咨询、分类体系修订,建构了效度良好的本土化地理空间思维分类体系。为地理空间思维的分类、剖析地理问题渗透的地理空间思维等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分析支架。其次,选取最新沪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2教科书为样本,以书中问题为研究对象(共计214个问题),并借助此分类体系进行编码分析。在编码员信度检验达标的基础上,进行正式编码。根据编码结果获取各题项在各类别的频数分布,分单元和栏目,评估地理教科书问题在渗透地理空间思维上的倾向性和差异。主要通过皮尔森卡方检验、费舍尔精确检验、Post hoc testing检验、百分比等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比较。分单元比较,得出各单元中的问题具有如下特点:(1)均侧重考查地理空间综合概念,但具体考查类别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战略”单元不倾向于考查非空间概念;“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倾向于考查非空间概念,不倾向于考查地理空间综合概念,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考查地理空间推理类别较为多元,“产业区位选择”单元差异显著。“产业区位选择”单元不倾向于考查“处理”过程,倾向于考查“输出”过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考查地理空间表征各有侧重,言语表征、传统地理表征占优势。“人口”单元倾向于考查传统地理表征;“城镇和乡村”单元不倾向于考查言语表征,倾向于考查实景表征、虚拟表征;“产业区位选择”单元倾向于考查言语表征,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栏目比较,得出各栏目中的问题具有如下特点:(4)均侧重考查地理空间综合概念,且具体考查类别无显著差异。(5)侧重考查高阶推理过程,且具体考查类别无显著差异。(6)考查地理空间表征侧重不一,且具体考查类别存在显著差异。“问题导引”栏目不考查地理空间表征的问题偏多,且考查传统地理表征的问题偏少;“探究”栏目倾向于考查言语表征;“活动”栏目倾向于考查传统地理表征;“主题练习”栏目,不考查地理空间表征的问题偏少,且倾向于考查传统地理表征;“复习思考”栏目不考查地理空间表征的问题偏多;“实践活动”栏目倾向于考查地理新技术表征,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基于地理空间思维分类体系,开发了借助问题辅助地理空间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并提供了教学示例,为地理教育者在把握教科书问题对地理空间思维渗透情况的背景下,以问题为载体,参照教学模式,落实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提供可操作性的路径。
其他文献
分析了镍基合金(Incoloy825)和奥氏体不锈钢(S30403)的可焊性,为满足焊接接头使用性能,选用相应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避免焊接热裂纹的产生,保证了焊接品质。
由于人类生活和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含油污水数量持续增加,给自然环境以及地球上的各类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给人类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分离油/水混合物是当今环境与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本文制备了具有pH响应性的智能聚苯乙烯(PS)纤维膜以分离不互溶的油/水混合物,同时研究了可显著降低原油粘度的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N-CNT/RGO)球状气凝胶用于高粘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
以模糊控制和P1D控制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检测电路及灵活性较高的智能控制器.根据温度控制箱的实时特性在线调整PID参数,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使温度控制
胡乐林场位于安徽省宁国县西南边题,全场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场部距胡乐镇一公里,距宁国县城五十公里,林场境内有铁路和公路贯穿。该场地处皖南山区北亚热气候带,四季温暖湿润,雨量充
为了提高爆破参数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在台阶爆破设计中,应用了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孔网参数的方法.模糊神经网络是人脑的模型,是取模糊推理系统与神经网络两者之所长融合而成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并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回流已然成为常态,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乡村振兴、家庭福利增进等带来诸多积极的回流效应。在此背景下,两会及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保就业”“稳就业”是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当前时期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就业稳定性的个体行为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推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拓展增收渠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