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三农”发展、乡村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在乡村社会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精神富民”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系列重大帮扶和发展举措下,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多、生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与农村精神产品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也变得愈加突出。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切实解决好农民的物质财富发展和精神思想发展相对不足之间的落差是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有效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农民精神生活富足的依托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基础,对继承和发展我党在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体分为绪论和正文四章共五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资源和政策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研究的理论资源,同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知行合一”的工作思维模式、农民“三感”的获得、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及农村良好人文人居环境营造等提出的更高要求。第二章阐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要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农民理想信念教育、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文化自信教育、以农村诚信道德规范为内容的荣辱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为指导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呈现了教育过程的时效性、教育内容的创新性、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教育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等新特征。第三章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如农村的优秀传统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式微趋势、封建迷信与宗教非法势力沉渣难以彻底剔除、农村黑恶势力不同程度的涉足乡村公共事物、农村的陈规陋习严重阻碍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农民公共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分散的外出务工方式增加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和工作人员整顿发力不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缓慢等挑战。然而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却依然有机遇可抓,如根本的政治保障、完善的制度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扎实的工作基础等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第四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方法、创造良好条件及以村党组织建设促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等优化路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语言学方向会话分析的发展,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在持续关注权势关系和话轮转换,主要侧重于研究不同形式会话中所运用的话轮转换策略,或者分析这些话轮转换策略背后所反映的权势关系,但很少有人进一步探索权势关系和话轮转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本文选取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未来小说《使女的故事》中更具现实性和流行性的文学会话,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更多的社会变量和语言变量,具有
温斯顿·丘吉尔(1874.11-1965.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演讲家。1953年“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和他那捍卫人的崇高价值的杰出演讲”,丘吉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奖的获得无疑肯定了丘吉尔的作品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价值。但因其作品多以历史事件为话题,从文学视角出发的研究寥寥无几。但是,随着近年关于丘吉尔电影和纪录片的流行,丘吉尔的作品和关于他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风云
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1918-2006)是二战后英国文学史上一位知名的苏格兰天主教作家。除此之外,她还被公认为讽刺家和道德哲学家。斯帕克在她的有生之年凭借其卓越的创作才华书写了大量文学作品。她擅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其作品读起来容易但理解通透却有一定难度。她的成名作《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促使其写作事业达到了巅峰,这部小说是缪丽尔·斯帕克影响力最大的作品。这本小说名列《时
批评隐喻分析是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交叉研究中成果最丰富、也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主要研究新闻话语,通过结合概念隐喻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观点,将对意识形态根源的探究从语言层面深入到认知层面。目前,批评隐喻分析在理论架构和实证方法上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国内基于经济新闻中隐喻话语的研究大多依赖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隐喻的解读不够灵活。在实际真实语境中,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对程式语识别和分类研究的兴起,学者对语言序列化的研究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般而言,程式语可以被定义为“在记忆中存储和提取的完整的单词序列”(Wray,2002)。众所周知,程式语不仅是语言组成的重要部分,它还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和加工。掌握程式语的好处之一就在于语言学习者能更熟练地使用语言,因此在交流中也会产生更流利的效果。大量文献表明输入频次在词汇习得
对立场表达的语言手段的研究是检验作者,读者和命题意义之间关系的最佳手段之一。过去有关立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类词(如人称代词‘I’)或者单一结构(如名词+that从句)。也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词束在不同的语域,不同学科,跨不同的L1背景以及在不同写作部分的用法,而很少有研究将范围聚焦到书面语中立场词束的使用,特别是本科生的议论文写作。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方法,旨在调查在中国
《玉米》是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文革时期及文革后苏北地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毕飞宇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些前景化语言是作品文学性的重要体现。翻译过程中前景化语言是否能够再现关系到作品文学性的传递。利奇将前景化分为聚合前景化和组合前景化,前者包含了八种偏离现象,后者包括语音及语法层面的平行。基于此,笔者以利奇的前景化理论为指导,分析葛译本在聚合前景化和组合前景化两方面如何再现原文的前景化
目前中小学教育阶段中,培养及提高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为学习者在接受大部分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地理等科目的教育时,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因而成为众多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点和研究内容。而在众多改善空间思维能力的方式中,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较为优秀的培养方式。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性”、“沉浸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干预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
丽塔·达夫(1952-)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非裔女诗人之一,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诗学理念和写作策略于1987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并于1993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桂冠诗人称号的黑人作家。她以诗人的热情和女性的细腻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哲学、艺术、政治等题材的诗歌。然而,历史题材从始至终贯穿在达夫的诗歌作品之中,因此她被称为“诗人中的历史学家”。达夫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特别关注非裔黑人的社会历史生活。她的诗歌记
作为一种语言技能,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学生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具有开放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今后的生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一些新型的教学法是非常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