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东北小说的地母原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剧,各类话语思潮席卷并置。在这一纷繁复杂的文化语境下,新世纪东北作家自觉坚守民间文化立场,接受民间文学滋养,在承继文学传统中锐意求新,对土地意象的书写在题材、体裁、叙事、审美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开放的艺术流向,展现出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现实叙事,又以全球视阈的文化审视深度表达人类普适性价值关怀。然而,与创作的繁荣相比,学界未能对新世纪东北小说土地意象书写所呈现的审美向度的转型变迁加以整体景观的梳理与描摹。因此,论文运用民间原型批评以实现对新世纪东北小说的整合研究。本论文采用多学科方法与文本细读,结合历史传统、时代语境与文学生态的变迁,立足于新世纪东北小说的地母原型特征与地域文化精神,从文学活动的理念出发实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交流互动。新世纪东北小说在复现地母原型时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叙事指向,并在时代发展的脉搏下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构,因此本文分别从“地母创生”“回报地母”“大地—女人”的三个原型出发,探讨地母原型在新世纪东北小说中的原型复现与置换变形。新世纪东北小说在复现地母原型的稳定思想内涵时,又赋予了原型新的叙事指向与现实意义,这种转变在深层意义上昭示着新世纪以来东北人民从寻根的迷茫、到失根的焦虑,乃至重新探寻文化之根并不断求索的精神历程。
其他文献
教师能力是教师教学时所需的能力,汉语教师能力则是汉语教学时所需的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汉语教学能力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更间接影响了国家优秀文化的传播。因此汉语教师能力的构成一直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有效研究不同类型的汉语教师现状有助于提高国家汉语教学质量。在相关文献及《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标准》)的基础上,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深入分析不同
疑问句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始终,在汉语教学中作用突出。本文选择了格鲁吉亚普遍使用的两部汉语教材——《快乐汉语1》和《HSK标准教程1》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其中疑问句编排和设计的定性定量的对比为切入点,来探讨格鲁吉亚疑问句教学的新思路,也希望为格鲁吉亚新汉语教材的疑问句编排的编写提供一些建议。本文首先从《快乐汉语1》和《HSK标准教程1》中疑问句相关语法项目本身的分布入手,依次整理了两部教材中疑问句数量
本文基于元音格局理论,通过声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对不同汉语水平卢旺达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的发音情况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考察,以期归纳出学习者的发音特征、习得顺序和语音偏误,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针对卢旺达学生的汉语元音教学提供思路。文章首先从元音系统和元音格局两方面对比了汉语和卢旺达语的一级元音。研究表明,汉语一级元音既包括舌面元音/?、?、?、?、?/,也包括舌尖元音/?、?/,但卢旺达语一级元音只
对外汉语词汇中的近义词以其自身的特点一直在词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近义词中的各类词来看,其中的近义动词基数大、使用频率较高,且通过观看“汉语桥”比赛、与留学生日常交际及实际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近义动词时经常出现误用。为此,本文以近五届“汉语桥”比赛主题演讲环节筛选出来的学习者误用的49组近义动词为基础,继而将这49组近义动词放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并遵循
“汉语热”已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人被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吸引,开始对学习汉语感兴趣。每年都有大量的汉语教师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后,前往世界各地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我们发现,外派教师中有很多人并没有熟练掌握赴任国家的本土语言。为方便教学的开展,教师会在教学中使用媒介语来辅助教学。但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使用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同时学者们对媒介语使用的频率、时机等也各有看法。本文以肯尼亚华文学院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国际汉语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有效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讨论了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总结了各个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在课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影响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展开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思路
近几年,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了便捷又广大的平台。以李子柒为代表,千千万万的中国新媒体人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推向新的高度。饮食词汇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论文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发展汉语》两套教材中的饮食词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对比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研究词汇背后的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饮食词汇的教学。论文共分五
语气副词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常将语义上有共性的语气副词放在一起讨论。“不妨”“最好”“何不”“还是”“干脆”都具有[+建议]义,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进行建议,本文将这组词称为建议类语气副词。本文以建议类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对比等研究方法,探讨建议类语气副词的情态问题、同现问题、焦点结构、主位结构等,旨在寻求建议类语气副词的语义及功能差异,并探究导致其差异的深
邵长蘅的散文,清人评价褒贬不一,或以其散文可与侯方域、魏禧等并称,或以其散文学唐宋文而蹊径未化。学界现有关于邵长蘅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诗歌,对其散文成就的专门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邵长蘅的散文进行系统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其生平著述、文学交游、散文理论以及散文创作的考察,从文学散文的角度重估邵长蘅散文的成就。文章一共分四章。首章对邵长蘅生平进行分期,主要论及其心态变化以及影响其创作心态的重要事件,并且对其相
本研究以李佩甫乡土小说的伦理书写为研究对象。作为深具地域色彩的河南本土作家,李佩甫延续了新文学以降的乡土小说传统,尤其在伦理书写方面独具特色,通过细腻深刻的伦理书写,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因而伦理书写是值得重视的关键词。所以,探究李佩甫乡土小说伦理书写的来源、样态、内涵与价值,对于指出其独特性,评价当代乡土小说的意义,乃至助力乡村人伦文明建设,均有裨益。研究运用文本细读法,以作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