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外投资国际税收协调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海外投资不断增长。2013至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仅2018年,我国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在五十余个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高达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然而,随着“一带一路”中国海外投资的不断增长,沿线各国在税制、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税收利益的冲突日益凸显,产生了重复征税、逃避税等国际税收问题。为解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税收冲突与问题、推动我国海外投资不断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国际税收协调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对此,有必要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海外投资国际税收协调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探索出促进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发展的国际税收协调机制。本文正文通过四个章节对“一带一路”中国海外投资国际税收协调进行研究。第一章作为全文总起,首先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现状及特点入手,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的国际重复征税以及逃避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国际税收协调,其次,针对国际税收协调基础理论,介绍了国际税收协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从消除国际重复征税、打击国际逃避税等两个角度分析了国际税收协调对于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积极推动作用。最后综合衡量“一带一路”实践以及国际税收协调理论,指出了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国际税收协调应从我国国内税收制度以及我国与“一带一路”双边税收协定两个协调层面予以推进。正文第二章研究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比较,指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现行税收抵免制不能完全解决重复征税、限制企业境内外盈亏冲抵的规定抑制了企业海外投资积极性、税收优惠形式单一对企业海外投资激励作用有限等问题。正文第三章研究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我国与沿线国家税收协定现状与问题,通过阐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定签订现状、分析协定中与我国海外投资紧密相关的条款,指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建筑工程型”常设机构认定时间标准过短、税收饶让抵免条款缺失、相互协商程序不能完全解决税收争议、税收协定网络不全面等。正文第四章提出了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国际税收协调建议,首先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调应坚持公平、效率与包容互惠的协调原则。其次分别从改革我国国内税制以及完善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税收协定两个层面为中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国际税收协调提出了协调建议。
其他文献
监控类技术侦查措施包括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与场所监控四种类型,是以高度技术性、秘密性为基础的强制性侦查措施,是打击重罪的利器,也是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尖刀。我国立法对监控类技术侦查限权不足,致使该项侦查权在司法实践中不能依法有序运行。本文以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为研究的文本基础,2019年度188份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结合其他实证类研究成果,总结实践运行中监控类技术侦查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法治国家
学位
对同案犯进行分案处理是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的一种常用操作,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定情形下部分同案犯不宜或者不能合并处理,出于诉讼效率和保障特定当事人诉讼权益的考虑,将该部分同案犯分离出去另作处理。对部分同案犯分案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涉案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还会影响到其实体性权利。但是现有的法律规范对此缺乏系统性的规定,内容上也较为笼统模糊,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随意性较大,出现不当分案、违法分案等问题。本文
学位
自2000年后,国际投资规则演变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即临时背离条款的逐步出现与完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临时背离条款与资本转移条款相对应,指东道国在面临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困难,或外部经济困难及上述威胁时,可以对与投资有关的资本转移实施限制措施。临时背离条款的加入是对传统的倾向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国际投资协定的修正,通过加强东道国监管权,使投资协定双方利益逐步趋于平衡。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越
学位
当前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伴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其中蕴含的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也必须充分重视。这类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明显区别于一般个人信息,应对其进行单独考察。论文采取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进行分析,并批判借鉴国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据此诊断目前我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学位
居住权制度是民法学中一项源远流长的法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时值民法典编纂之际,是否需要在我国民法典中引入居住权以及如何引入居住权成为民法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居住权制度的基本情况(概述)、居住权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居住权制度的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体例、居住权制度的具体构建,为我国民法典纳入居住权制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除引言和结语,论文分为四个
学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社会已经进入了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涌入城市寻求发展,由此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利用效率低下的宅基地,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宅基地退出制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的退出应遵循“自愿”原则,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宅基地退出应注重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通过适当的激励
学位
在法治社会中,司法救济是保障公民权利最权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民事诉讼是法院依当事人之请求进行的解决民事纠纷的程序,当享有私权的当事人请求法院进行民事审判时,法院才有权力和义务受理并进行民事诉讼程序,因而当事人寻求审判救济而提出的请求,须有被保护的必要。确认之诉作为传统三大诉讼类型之一,虽然在实践中适用的频率并非最高,却也已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及国家司法资源的影响,确认之诉的适
学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56条出台以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就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责不对称问题。具体而言,当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被判决承担责任时,可享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且依当然之解释,本诉讼裁判的既判力也及于该第三人。而对于未被判决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则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形:第一,该第三人可能被判决承担责任,但是没有。第二,该第三人不
学位
扶贫一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不同国家本身的经济状况、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不同,对中国扶贫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框架理论的视角下,选择印度及巴基斯坦的英文媒体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两个国家的英文媒体对中国扶贫的报道。选择2017年7月-2019年
学位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探索,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从运动式的“巡视治党”逐渐走向了制度式的“制度治党”。党内法规作为“制度治党”的主要制度支撑,对于当前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以政治系统论、权力制约理论为支撑,探究党内法规对党内政治生态规制的文本、执行情况、亮点与不足,并提出完善相关法规的对策。以期丰富既有研究内容,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