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他塑”在一国的国际形象塑造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现实的映射和建构影响了国际社会对该国国情的想象和判断。新冠疫情为全球带来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加剧了国际新闻流动中的话语权力博弈,也为媒介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新的契机。《纽约时报》在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直接影响着国际舆论对中国疫情治理表现、政治主张、经济贡献、对外交往方式、科技水平的理解和评价。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运用基于结构化主题模型的语料库批判话语分析方法,对《纽约时报》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内的574篇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词频分布、文本类别、文本主题结构、情感分布等语篇要素,来厘清《纽约时报》在中国形象呈现方面的话语建构特征;其次,本文从语篇系统、互文性、隐喻以及叙事话语的分析中,总结出六个维度的中国形象特征,分别为疫情溯源问题上的国家形象、中国政府形象、中国民众形象、中国外交形象、中国经济形象和中国科技形象。最后,本文分析了对《纽约时报》新闻话语建构中国形象这一过程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题涉及抗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五个类别,在中国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报道侧重点。在报道过程中,政治话语和经济话语具有话语霸权倾向,科技话语被遮蔽,并成为美国彰显自身实力、强化意识形态的话语手段。在话语情感上,报道较大程度地遵从事实报道的客观规律,总体上采取调和式态度进行报道,并且在疫情发展的愈合阶段,更倾向于正向报道。但在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中,报道仍然存在不公允的主观建构,呈现了复杂、多面的中国形象,具体表现为从“病毒发源国”向“病毒出现国”转变的国家形象、权威专制的中国政府形象、缺乏自由的中国民众形象、热衷宣传的中国外交形象、亦敌亦友的中国经济形象和不全面的中国科技形象。最后,研究发现《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建构特征和其所呈现的中国形象是在宏观、中观、微观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其他文献
关注公众的实际需要、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感知质量以及促进公众参与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内容。社区作为社会最小有机体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落脚点,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场域。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组织好社区居民和单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随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由政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增速最快的国家,深陷“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孤独终老”的养老困境。相较城镇地区,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水平更高,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占比逐年增多,社会化照料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照料需要,以致兼具便利性、亲情化的家庭照料仍是农村地区老年照料的首选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率逐年上升,
学位
“大病风险”是每一个个体都会面临的风险。“大病风险”以及大病带来的“经济冲击”可能会给城乡居民大病患病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提高该类人群大病保障程度对于每个家庭尤其是每一个经济困难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为了缓解“大病风险”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我国建立了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社会捐赠四个部分的城乡大病保障体系。上述四个部分共同作用,对我国大病患者大病保障起到非
学位
纵观整个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其基于精细化管理原则发展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划分公共问题类型;二是下沉网格管理人员,形成问题传导源;三是通过建立中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与跨部门协同。三条线索相互联动致力于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管理中从确定资源需求、协调运转到资源提供的链条式运作,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也呈现出了一些发展困境,大多数研究倾向于从国家-社会角度以及社会治理视角展开讨论,认为网格化服务
学位
人口老龄化进程难以逆转,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我国老年人群体绝对数量庞大,并且老龄化速度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老龄化形势严峻。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便是失能老人的快速增加,失能老人往往具有高龄、患慢性病、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等特征,呈现出多样化、不同程度的日常照料需求。在我国家庭养老的传统背景下,家庭主体承担绝大部分照料责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这一照料模式造成冲击。一方
学位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数量大幅上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关键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从分散试点,区域示范的摸索发展逐步迈向系统建设、统筹规划的新阶段。然而,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重基建轻应用,重试点轻推广,重技术轻教学等许多问题。基础教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公共事业,其信息化
学位
在现代中国社会,教育获得受宏观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微观家庭因素的综合影响。20世纪初的政治变迁、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教育扩张等宏观因素,以及包括教育制度和非教育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性因素,特别是家庭内部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微观因素都对我国中小学生教育获得产生着重要影响,导致不同群体的教育获得差异明显。而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小学生教育获得的竞争越来越从
学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核心的民生工作成为政府工作重要布局。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工作中的幸福体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工作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开始转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成为组织管理目标之一。聚焦到医疗行业,因医患关系紧张、高工作强度,医务人员工作幸福感水平有待提升。从组
学位
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及对“天伦之乐”的追求,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大多数老人和子女的第一选择。但在人口结构变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的背景下,家庭在承担老年照料责任时面临着多重问题。面对全社会沉重的养老负担及家庭在老年照料时面临的困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明确指出要支持家庭承担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