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演化: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婆罗洲是由西婆罗洲和自侏罗纪时期开始先后从澳大利亚边缘裂解的各微陆块(西南婆罗洲、东爪哇-西苏拉威西及北西苏拉威西-东沙巴)于晚白垩世时期拼合而成的复合块体。这一过程伴随着新特提斯洋打开及中特提斯洋东部洋道的关闭。然而,迄今为止,各陆块拼贴时间,尤其是可能指示中特提斯洋东部洋道彻底关闭的西南婆罗洲与西婆罗洲的碰撞时间仍然不明确。另外,自晚白垩世婆罗洲拼合成形以来,婆罗洲北部沙捞越及沙巴地区则持续记录了晚中生代时期婆罗洲北部洋盆(古南海或古太平洋海湾)向南俯冲消亡及随后南海打开的过程。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作为白垩纪西婆罗洲地区与俯冲增生作用直接相关的构造混杂岩,是揭示上述地质过程的重要窗口。然而,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的物源研究从未开展,其具体的形成时代、变形时间也未得到约束,以至于婆罗洲陆块拼贴过程及其北部洋盆的俯冲时间,尤其是于沙捞越地区的俯冲年龄一直未被限定,导致晚中生代以来关于南海南缘的地质演化模型大量涌现且各有千秋。本论文对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及上覆地层卢帕尔组(Lupar Formation)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构造年代学研究,解决中特提斯洋东部洋道关闭及婆罗洲北部洋盆俯冲时间两个主要科学问题。首先对西婆罗洲的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及上覆地层卢帕尔组(Lupar Formation)开展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定年分析,示踪沉积物源演变,从而约束西婆罗洲与西南婆罗洲的碰撞拼合时间,即中特提斯洋东部通道的彻底闭合时间。全岩主微量揭示西婆罗洲沙捞越地区的晚白垩世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大陆岛弧背景。U-Pb碎屑锆石数据指示西婆罗洲沙捞越地区的碎屑沉积岩的物源在白垩纪末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晚白垩世(约100 Ma)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砂岩岩块的碎屑锆石年龄的峰值主要集中在晚侏罗世(约150 Ma)和早白垩世(约130 Ma),结合汇编的潜在源区的Sr、Nd同位素数据及中生代岩浆事件,本文认为晚白垩世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最可能的源区为越南南部海域与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大陆岛弧岩浆岩,并伴随有西婆罗洲、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的物源供给。西沙捞越白垩纪末期(约70 Ma)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白垩纪、二叠纪和三叠纪,明显缺少晚侏罗世锆石年龄峰值,其白垩纪峰值(130 Ma-80 Ma)又与西南婆罗洲斯瓦纳山(Schwaner Mountains)岩浆岩及现代河流砂的双峰式锆石年龄(主峰120 Ma,次峰80 Ma)高度一致。因此,本研究认为白垩纪末期西南婆罗洲斯瓦纳山(Schwaner Mountains)开始为拉让群(Rajang Group)提供主要物源,说明斯瓦纳山(Schwaner Mountains)于白垩纪末期开始急剧的抬升剥蚀,暗示着西南婆罗洲与西婆罗洲的碰撞拼合可能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综合同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构造事件,如印支南部海域的初始裂解、西婆罗洲普遍发育的Pedawan不整合、婆罗洲作为整体发生大幅度的逆时针旋转及古生物亲缘性的急剧改变,本研究认为中特提斯洋东部洋道于白垩纪末期已彻底关闭。对于婆罗洲北部洋盆向西婆罗洲俯冲的时间问题,本文首次创新式地尝试利用伊利石年龄分析技术对分布于卢博安图(Lubok Antu)地区、与俯冲相关的构造混杂岩泥岩基质的形成或变形时间进行约束,试图间接限定俯冲时间。结合晶体学及矿物学特点,本研究认为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基质中的伊利石含有自生伊利石(1Md/1M多型)与碎屑伊利石(2M1多型)两类。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基质的变形组构及丰富的1Md/1M多型伊利石说明自生伊利石形成于与变形相关的溶解-沉淀反应。利用伊利石年龄分析技术获取的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基质中的自生伊利石端元年龄为约60 Ma。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反演的最大古地温及区域热剪切事件,认为自生伊利石年龄并未受到后期剪切热影响而重置,卢博安图(Lubok Antu)混杂岩基质的自生伊利石年龄应代表其沿着俯冲界面形成或变形时的时间,暗示沙捞越地区的俯冲可能持续到了约60 Ma。另外,我们对混杂岩上覆卢帕尔组(Lupar Formation)开展了伊利石年龄分析,其自生伊利石端元年龄为约36 Ma,与拉让不整合(Rajang Unconformity)时间一致,说明卢帕尔组(Lupar Formation)在抬升过程中可能遭受了低温流体蚀变。综合以上分析及前人的研究,本论文建立了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时期婆罗洲的地质演化模型,包括婆罗洲的拼合汇聚过程及婆罗洲北部洋盆或海湾向南的俯冲过程。自晚白垩世以来,婆罗洲北部洋盆(古南海/古太平洋)向婆罗洲的俯冲具有自西向东迁移的特点,西巴兰线(West Balam Line)以西,沙捞越地区的俯冲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60Ma。西巴兰线(West Balam Line)以东,古南海于始新世开始向沙巴底部俯冲,终止于南沙群岛(Dangerous Grounds)与婆罗洲的碰撞,即沙巴造山。
其他文献
配网自动化模拟断路器主要用于配电网保护装置或成套自动化设备的整组试验,可真实地模拟断路器的跳合闸时间。在整组试验时模拟自动化断路器的跳闸及合闸,以避免由于重复的整组试验造成断路器反复分合带来的不良影响,真实地模拟断路器的开关动作特性。
期刊
明确南海南部陆缘是否与华南板块具有亲缘性以及何时位于华南板块东南陆缘,对认识东南亚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古地理重建具重要意义。此外,在南海打开之前,古南海存在于华南板块东南部陆缘,是东南亚中生代构造演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有关古南海初始扩张时代及其产生扩张构造的动力学机制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证据资料。本论文对位于南海南部陆缘南沙地块(Dangerous Grounds)的“南科1井”钻孔中的岩浆岩进行
学位
目的 基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探究大蒜素对食管癌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45只建立食管癌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4组大鼠分别进行干预。对比各组大鼠瘤体总体积、瘤体总质量、瘤体个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流式细
期刊
随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产业的迅猛发展,高频高速电子系统中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也愈发严重。微波暗室等传统EMI测试方法因其测试时间长、测试成本高,已难以满足快速迭代的电子产品的EMI测试需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近场扫描技术具有测试时间短、测试成本低、干扰源定位准确等优点,正
学位
在众多结构形式之中,空间结构以其优良的受力性能和美观丰富的造型,深受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喜爱。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建筑结构的和谐之美愈发受到关注,空间结构持续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一批优秀的空间结构工程得以涌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然而传统工程建设行业粗放的生产模式仍然制约着我国建筑工业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加速建筑工业化的战略。对于空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其装
学位
<正>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抓手。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价值性相容、科学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基础性学科。其科学性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人文性指向德育的塑造与涵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与德育的渗透与融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德育最佳载体的积极作用,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作、阅读、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等,
期刊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创新。移动通信网络也从提供语音短信业务为主发展至以提供各类互联网多媒体服务为主。随着无线网络业务数据量、数据类型的飞速增长,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空间资源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能量效率成为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网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大规模天线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为5G通信网络中的核心技术。大规模天线系统通过空
学位
NENU-n系列多酸基MOFs是由Keggin型多酸担载到[Cu3(BTC)2](BTC:均苯三甲酸)框架内形成的一类无机-有机杂化物。由于其兼具多孔性、两亲性和“双酸”(B酸、L酸)位点,因而在多类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已成为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多酸基固体催化材料。然而,主体MOFs固有的微孔特性必然导致底物扩散限制或难以接触孔道内部的多酸活性位点,从而限制该类材料的催化应用。为打破这种微
学位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概率,各大车企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制智能驾驶系统(以辅助汽车驾驶)。机器视觉作为信息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替人眼对道路状况进行判断和计算,是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该文采用光流算法对基于视觉的车载智能驾驶系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
期刊
近年来,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FRC)作为一种优异的建筑材料,因其高强度、高韧度及良好的耐久性,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层及大跨建筑工程中。UHPFRC的力学性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纤维的增强效果。开展纤维对于UHPFRC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优化UHPFRC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微观X射线计算断层扫描技术(μXCT),结合有限元模拟,在细观层面对UHPFRC的损伤断裂性能进行了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