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后香港警匪电影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来源 :四川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ong0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因成功打造许多商业类型,一度成为亚洲电影的代表。其中警匪电影作为犯罪类型电影中最卖座的一种,受到的关注度最高。香港警匪电影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叙事方式、角色塑造、情节结构、审美风格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以往的香港警匪电影研究中被不少研究者关注,其形成的成果,构成了研究香港警匪电影的知识图谱。1997年香港回归后正式实行“一国两制”,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带给港人和香港区域文化的影响重大深远。由于历史原因“华洋杂处”的香港,一直是影视作品中诸多传奇故事的发生地。在香港警匪类型电影中,传奇也成为警匪故事的出发点,角色关系的建立、情节的推进和矛盾的解决,都或多或少依托于此,获得了很好的票房效果。1997年后,香港警匪电影作为电影的典型类型,电影叙事元素以及类型元素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与时代变迁的要求相呼应。本文认为这种变化不仅是香港电影人商业策略的考虑,还与香港人文化身份认知的变迁紧密关联。但目前学界对香港警匪电影的分析中,多是以研究导演、警察形象、单部电影、意识、历史和文化入手为主,文化身份认同是被研究者忽视的一个视角。基于此,本文通过文化身份认同的视角,选取香港1997年以后的48部警匪电影进行分析,希望较为全面的认识香港警匪电影中文化身份认同这一对象,挖掘其中的叙事立场和策略,发现其传播规律,凸显文化身份认同在香港警匪电影传播中所发挥的价值与达成的效果。最后,本文思考未来如何继续发挥文化身份认同的价值,增加电影与受众的连接,以此进一步提高香港警匪电影的关注度。为了达成写作目的,本文除绪论、结语外,主要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发现“九七”后香港警匪电影中文化身份认同的发展脉络及传播动因。首先厘定香港警匪电影中文化身份认同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九七”回归后至2003年,视为香港警匪电影的文化身份认同迷茫期。第二阶段为2004年至2015年,由CEPA政策实施以来进入了香港警匪电影的文化身份认同探索期。第三阶段为2016年至现今,进入了香港警匪电影的文化身份认同共生期。并且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阐释了变化的原因。第二章,认识到“九七”后香港警匪电影中文化身份认同的叙事建构为时间、空间、人物元素,电影有意地通过三个元素内部的变化来阐释不同的文化身份认同。第三章,寻找电影扩大文化身份认同的策略,发现电影利用情感、游戏、仪式和原型概念来突出文化身份认同,增强与受众的连接,促使电影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并对未来电影中文化身份认同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既有应对两地叙事传播的策略,也有从政策和市场入手来培养现有的文化身份认同,进一步促进香港警匪电影传播。电影是表现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形式,香港警匪电影同样如此。警匪类型作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的重要类型电影,承担着展现国家形象的桥头堡作用。影像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不仅是文本的叙事立场和叙事策略的问题。从现实层面来看,它还会影响到影像叙事传播的效果,以及受众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在电影中文化身份认同承担着重要作用,连接着受众情感,成为电影能否被接纳的一大因素。结合现在的地域叙事传播、政策、市场策略发展,未来香港警匪电影可以尝试在文化身份认同上展开延伸,在追寻大中华文化和香港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叙事升级,打造具有民族共性的电影叙事,提升受众的接受度。政策市场上依托火热的大湾区建设、《香港国安法》推进、网络化宣传等策略,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受众的兴趣爱好,促进场内和场外之间的文化合作交流。最终受众在观看完警匪电影后,感受你我相互认可的文化身份,促使现实身份的建构与香港警匪电影的传播。
其他文献
展览设计从传统的摆放式转向体验式,不能停留在秦绣文化挖掘、特征总结上,要加强秦绣展览中的感知体验设计。案例分析表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适用于秦绣展览设计。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压处理对缢蛏的保鲜工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在不同压强、不同加压温度、不同保压时间下,超高压后缢蛏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2项指标的变化,继而确定缢蛏超高压保鲜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后缢蛏在4℃保藏过程中感官、营养成分等品质的变化影响。结果发现:500 MPa、20℃、15 min为缢蛏最优的超高压保鲜工艺条件,经此最优超高压条件处理后的缢蛏样品菌
目的:探究在基础护理教学工作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我校护理专业的100名学生,按照教学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50名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的护理学教学模式,另50名学生则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加以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成绩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基础护理教学工作
<正>水城威尼斯的运河纵横密布,构成了一条水上交通网络,而大运河是其主要干道,沿岸的教堂、民居、宫殿等古建筑鳞次栉比,色彩斑斓,日落时分,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静穆。
期刊
本文以设计类专业的设计史论课程为例,基于“文化自信”视域,针对设计类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及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相关教学改革经验,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的结合落实到教学全过程,以提高设计专业史论课程教学质量,发挥其理论课程教育优势、教学意义,实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以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培
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报刊等传统纸媒逐渐被网络媒体部分替代,这也为广告话语提供了新的符号载体,如文字、视觉图像、音像等。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话语由一系列代表意义的符号构成,各符号系统(即模态)相互协作,形成具有功能指向性的语篇(即多模态语篇)。“广告话语”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食品长期以来作为生活必需品在社会中具有稳定性,并反映社会属性。对“俄语食品广告话语”
目的 探讨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慕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级护理专业本科生按照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基于课程思政的翻转课堂联合慕课教学,对照组采用多媒体讲授式教学结合实训教学,分析并比较两组外科护理学成绩和教学前后学生学习倦态得分及专业承诺得分。结果 观察组外科护理学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教学后学习倦态各
目的 基于广西永福长寿队列,探索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和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β-EP)水平与长寿(年龄>85岁)和健康老化分数的关联。方法 选取广西永福长寿之乡2016年的横断面调查人群251例,其中长寿老人127例(年龄86~111岁,长寿组),非长寿人群124例(非长寿对照组)。通过入户调查,收集老年健康相关人口学指标,测定血脂、血压等常规指标,并对长寿
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双重挑战。城市化导致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因此减少了人们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这可能导致城市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产生身心健康问题。城市自然环境,包括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均已被证实对老年人的身心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仍然缺乏。社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日常休憩、锻炼和社交的主要场所,因此其环境质
本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论述借助翻转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路径: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梳理;开发英文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渗透。